-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寻找拐点: 中国股市的投资逻辑
寻找拐点: 中国股市的投资逻辑
报告要点:
投资的关键在于把握宏观、行业、个股三个层次的拐点。
宏观层面的拐点可以关注投资增长、流动性指标(M1和信贷),行业层面要关注经济周期中的行业更迭,个股层面则需要关注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所在行业,并从中寻找高成长股。
在逐渐摸索并理解市场运行逻辑的基础上,投资者需要建立起自身的投资哲学,建立适合自己的操作规则,对于符合自己投资逻辑的标的,要在等待机会和持有阶段具有坚定的耐心。
研究员:何诚颖
电话:0755e-mail:hecy@
报告编号:2010039
完成时间:2010-5-6
独立声明:本报告所采用的信息及数据均来源于公开可得到的资料。
寻找拐点: 中国股市的投资逻辑
(一)投资的关键在于把握拐点
证券从业十几年,经常有人问如何在股市中赚钱,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以为,股市里面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专家也未必是赢家,不是专家也未必是输家。股票投资是一个人人都可涉足的领域,只要遵循其基本原理,只要关注日常生活,每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投资股票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股市即不是有钱者的乐园,也不是穷人的墓场。股票投资不是某些人和某一阶层的专利和特权,更不是神仙大师拯救信徒于苦海的秘笈。在股票市场,每个投资者都可以、也能够探索股市真谛,要敢于质疑所谓的股神和权威,每个投资者都有机会争取财务自由,每个投资者都完全有能力决定自己在股市里的命运。
股市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没有永远的熊市也没有永久的牛市。2006年、2007年的股市空前繁荣,人人赚钱其实是一个谬论,大家赚的是市值,不是真金白银。如果大家都想落袋为安,把市值变为真金白银,股市就会崩盘。股市从6124点跌到1600多点。不要认为是大小非惹的祸,其实是股市本身运行规律所致。
股市里存在物极必反的道理,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理性地在大涨后退出,在大跌后抢进。逆向思维,是股市中非常有用的思维。理性的投资者就必须保持客观的心态,在牛市中看到风险、在熊市里发现机会。
投资者对于陌生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所以总是频繁换股;然而陌生的东西充满着未知的风险,因此,频繁换股是不可取的,频繁换股增加了投资者对于股市的陌生感,频繁换股的结局是“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股市本身不创造价值,股票交易也不会创造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股市是一个零和游戏,考虑融资和交易费用及印花税,股市应是负和游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增量资金进入,股市中的资金量会越来越少。既然股市是负和游戏,那么股市投资七赔二平一赚也就好理解了。
股市永远是心理和资金的博弈场所,没有好的心态,没有资金保护意识,必然要在股市中惨败。股票投资不是押大押小的赌博,而是一门暗藏玄机的技艺。要想投资股市发财,在我看来,技术不是第一位,关键是在树立良好投资理念的同时,寻找拐点,一是宏观经济的拐点,二是行业的拐点,三是上市公司的拐点。
(二)宏观拐点:扼住宏观和市场转折的脉搏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股市是对未来经济预期的反映,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将是决定股市走势的最基本因素。历史经验表明,虽然股市的短期走势可能出现与宏观经济的暂时背离,从中长期来看,股市与实体经济走势将保持一致性。实体经济的增长,反映在股市上,必然会给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加的结果。也就是说,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背离走势必将得到修正。
学界的研究发现,工业产品销售率、货币资金、流动资产等数据是宏观经济运动的先行指标。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结构的差别,决定了主要的领先指标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在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GDP比重高达70%,因此消费支出是主要的领先指标,而在中国,投资占据需求的主导,固定投资产投资由于在中国GDP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一个有效的先行指标。中国的投资体系运转,高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的供应,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变动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先行指标,而流动性供应则是股市运行的有效先导指标。近来数年的情况也表明,M1增速与股价、楼价等资产价格走势有着良好的契合度。
M1与股市波动相关性较强,并有领先性。我国从1995年开始统计M1同比增长率,纵观1996年1月到2010年3月M1与上证综指走势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几个规律:
1、从上证综指历次牛熊转换的熊市低点来看,M1是很好的领先指标,基本上M1同比增速到达极小值之后的3个月内,上证综指会进入熊市低谷。
2,从未有M1持续下跌的同时大盘上涨的情形,在到达阶段性顶点之前,M1通常已经维持连续数月的高速增长,并伴随有月度同比增长超出20%的情形出现。同时,还发现,在历次上证综指到达峰值之时,M1同比增速总是已经陷入下行通道。
3,2009年的强劲上涨,归功于货币供应量的迅速飙升,M1同比增长率从2009年1月份的6.68%低位反弹至200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