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茁教授学术报告2
发展历史/history Late 1930s: von Karman 1938: 航空工程系, Department of aeronautics 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大师-徐舜寿 人才培养:“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元勋-王永志院士等 里程碑/landmarks Micro- Satellite50kg, (2000) 学院构架 工程力学系 固体力学研究所 流体力学研究所 工程振动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2006.01) 宇航中心 航空技术中心 国防战略研究中心 师资和学生 120 名教职工 5 位院士:黄克智、过增元、杨卫、王永志,范维澄 35 位教授(含5位院士,1位名师,4+2位长江特聘教授) 35 位副教授,10位讲师 20 位博士后 360 名本科生:其中70%普通生,30%定向生和国防生 400 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和硕士生各50% -外国留学生10名-法国、巴基斯坦、朝鲜、韩国 此外: -航天工程硕士班 -航空工程硕士班(31人) 学院目前设有: 学科:力学(一级)、工程热物理(二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 4个博士点:固体、流体和一般力学,工程热物理; 6个硕士点:固体、流体、工程和一般力学,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工程热物理 固体力学学科曾获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1996年力学学科被首批批准按一级学科行使学位授予权。 2001年,2006年,全国力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 至今已授博士学位440人;硕士学位1083人。 交流与合作—国外名校 调研与我们有着长期合作的国外名校: 美国哈佛大学、UIUC、布朗大学,MIT等 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法国多科性技术学院、巴黎矿业学院 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亚深大学等 荷兰Delft大学 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航空学院等 韩国汉城大学、KAIST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 建立新的教育模式 Freshman Seminar(低年级本科生的概论课) Early research training - SRT program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for Students) Doctoral Student’s Forum(博士生论坛) 问题思考-2 我们经常思考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今后的10年乃至更长时间,力学与航空宇航学科如何发展? 引领力学发展的关键方向是什么? 航天航空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如何培养下一代的力学科学家和航天航空工程师? 谢谢大家! 至2007年,全国有90所大学有力学专业,平均招生50人/年,每年招生4000人左右。还有增加的趋势。 问题:有的学校本科毕业分配成为问题,例如,某校去年仅9/25毕业生就业和读研,形成不平衡的卖方市场,供求关系出现矛盾。 措施:力学与行业结合,如航空,机械、土木等; 力学与计算机/软件结合; 本科与研究生培养结合,研究生为主要出口。 力学学科的发展 我们为什么选择航天航空: 能够孕育重大成果; 能够给国家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反映学校的科研实力,弥补清华的学科布局; 有利于锻炼教师、培养优秀学生; 促进科研和工程团队的建设和成长; 经济效益突出; 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形成学校或者院系行为。 学科发展 航天航空工程提出新的重大力学问题: 绕、探、登月计划,深空探测; 载人航天工程; 高速、低速的临近空间飞行器; 大运,新战机,无人机; 大船,飞行器水下动力学问题; 系统数值仿真技术。 机遇与挑战同在,航天航空与力学并存。 学科的发展 在今后的10年乃至更长时间,航天航空的关键技术为(对应的航院研究所): 信息技术(信息所,宇航中心) 控制与自主飞行(飞行器设计所) 材料与结构(流体力学所,固体力学所) 能源与推进(推进所和热物理所,流体力学) 空天环境和生命保障(人机所) 制造、运营和维护(制造所) 航天航空学科的发展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基础是创新的动力。 在今后的10年乃至更长时间,力学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我们选择了: 微纳米力学; 智能材料; 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林家翘和黄克智); 航天航空的重大力学问题。 作为力学学科的主要方向,引导力学理论、计算和实验诸方向的发展。 力学学科的发展 * * 庄茁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May 13, 2007 航院-鲲鹏展翅,力搏乾坤 -第144期博士生学术论坛 目录 航天航空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单翼教练机(设计者:殷文友、张捷迁)1936年摄 历史沿革 1936年航空工程组全体师生,左四为庄前鼎教授 在旧电机馆东面的航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