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弓箭文化馆解说词
弓箭文化馆解说词
弓箭文化馆解说词
2011年08月18日
战国时期的《世本》和唐代的《元和姓纂》,均言“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大量史实说明,挥公“始制弓矢”,是我国上古时期伟大的发明家之一;濮阳,是弓箭的发祥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弓矢对于蒙昧时期,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期和枪炮对于文明时期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弓箭在长达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涉及射猎生产、军事活动、礼仪风俗、德育礼制、制造技术诸多领域,是我国国术十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孔子和孟子等著书立说推广寓射于教的修行教育方式,将射箭奉为君子六艺之一,强调体能与心志的和谐发展;倡导以射悟道,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折射出崇高的人文精神。
在历史上弓箭贯穿于诸多民族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改变了民族历史。从早期的匈奴、鲜卑到后期蒙古、满族等诸多民族中,他们以弓箭为基点,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内容,诸如制作、装饰、佩服、馈赠、比较、考试,以及诗文、图画、歌舞等,最终融汇成为一个领域宽广而缤纷多彩的中华文化传统。
下面由我带领大家欣赏一下祖国博大精深的弓箭文化,看一下弓箭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看看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名弓。
早期的弓箭,制作简单,形状粗陋,弓身用竹片或木条弯曲,拴上弓弦,即弦木为弧,再把木棍或竹竿削尖当作箭,所谓“剡木为矢”,这就制成弓箭。1、这是原始弓。石器时代最简单的弓也是最粗糙的弓,弓身由具有弹性的树枝做成,弓弦取自树皮、麻皮等材料搓成,由于石器时代的工具限制,弓的做工非常粗糙,性能也较差,但已经改变了狩猎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发明创造。当时挥公发明的弓就是这样的。2、这是原始竹弓。为了提高杀伤力,人们又发明了取材更为容易的原始竹弓。原始的竹弓,弹性比原始木弓大,弓体的表面经简单的处理,弓弦也是采用树皮或麻皮等纤维材料搓成。后来人们又用石片或兽骨磨制成箭镞,安装在箭头上,大大提高了杀伤效果。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不仅箭镞有了更为坚硬锐利的铜镞,而且弓更加富有弹力。在商代已出现了用两层以上材料粘成的合体弓,比原始的单体弓更为强劲,大大延伸了箭的射程。3、这是青铜器早期的竹弓。伴随着青铜工具的出现,弓的表面处理和加工工艺都有了较大改进,出现了较为舒适的把手。4、这是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木弓。随着青铜器工具的发展,对弓体的加工工艺有了改进,弓身表面更光滑,出现了简单的图案。5、这是商代早期的弓。进入青铜器中后期,生产工艺逐步改进,油漆工艺也有了初步发展,弓被涂覆植物漆。箭头也改为铁制。6、这是商代的复合竹弓。商代的弓已开始追求性能,出现了多层竹片的复合竹弓。7、这是早期复合木弓。夏商时期,弓的性能发展迅速,出现了由多层较好弹性的木片复合的木工。8、这是商代反曲弓。反曲弓的原型。弓把手向前弯曲,使弓形在没挂弦的时候向前方弯曲。挂弦后,弓形向后弯曲。虽然弓形只是竹片做成。但弓的力学构成有了很大进步,性能有了很大提升。9、这是殷商后期的三弯弓。殷商后期,弓的形状开始出现弓字的三道弯,性能明显提升,因为弓体可以做的较长,而不会出现由于弓弦与弓把距离太大而造成的弓体势能减少。进入春秋时代,弓的制作已经相当讲究,更高级一些的复合弓开始面世。选材,制作工序和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确定了为弓六材。六种材料是:干、牛角、筋、胶、丝和漆。干主要用于制作弓身,取自柘木、桑木、橘木、木瓜、荆条、竹片等。10、春秋早期弩器(1) 春秋早期,弩器出现,采用木体竹身做成,虽然做工非常粗糙,但是精准度有了很大提升。11、春秋早期弩器(2) 在原型弩的基础上做工有所改进。同样是采用木体竹身,但使用起来更加舒适。12、这是春秋早期的筋弓。春秋早期的筋弓,弓体由竹胎或木胎加筋复合而成,弓身形状较后期角弓简单。13、这是春秋时期的短稍弓。春秋早期弓的制作已经较为复杂,弓身多层竹木材料复合而成,开始采用外加弓稍的工艺,弓稍就是弓体的两端。14、这是春秋时期的长稍弓。春秋时期,出现了性能更为优越的长稍弓,弓体由竹、木、动物角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15、这是春秋后期的筋弓。春秋时期,做弓技术长足发展,出现了铺筋的反曲弓。弓体由竹胎或木胎,铺以动物筋以增强弹性。春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木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养由基选择了百步外的三片杨柳叶,叶子上面用颜色编上号。“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百步穿杨”的故事也就从此传播开来。
16、这是秦朝弩器。秦朝弩器,弩机多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