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不同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不同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

我国不同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李玉) 第2张PPT 内容要点: 一、通货膨胀理论 二、通货膨胀定义 三、通货膨胀类型 四、通货膨胀测量 五、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及成因 六、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通货膨胀及成因 七、问题思考:(1)通货膨胀有益?有害?(2)通货膨胀可否避免? 八、总结 第3张PPT 通货膨胀理论 一、早期通货膨胀理论 (一)早期货币数量论者的通货膨胀理论 (二)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 (三)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 二、现代西方通货膨胀理论 (一)新古典综合派:“正统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二)新剑桥学派:“正宗的”通货膨胀理论 (三)希克斯: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四)哈耶克:自由主义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五)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 (六)战后瑞典学派:小国开放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理论 (七)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通货膨胀理论 (八)供给学派:供给管理的通货膨胀理论 三、通货膨胀理论在中国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通货膨胀理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二)通货膨胀理论在我国发展的停滞(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三)改革开放后的通货膨胀理论 第4张PPT 一、早期货币数量论者的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数量论是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一种解释物价和货币价值的经济学说。其创始人是16世纪法国的重商主义者吉恩·博丁。货币数量论者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决定的,货币数量的变动与物价或货币价值的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货币数量增加,物价即随之作正比例的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作反比例下降;货币数量减少,物价随之成正比例下跌,而货币价值则随之成反比例上升。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洛克 洛克认为货币与一般商品不同,货币并不用于直接消费,但它可以交换到人们所需的任何商品。因此,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的,不会出现货币供大于求的情况,故货币是供给数量即货币数量决定其价值。货币数量越少,则其价值越高,其购买力就越大。 2、孟德斯鸠的货币数量理论 孟德斯鸠在1860年所著的《法意》一书中认为,所有的货币(银币)代表所有的商品,而同时所有商品也代表所有的货币。双方任何一方发生变动,其价值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增减;若双方同时发生同方向的变动,其价值增减会相互抵消。 3、休谟的货币数量论 休谟在1752年发表的《政治论丛》一书中认为,一切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商品与货币的比例决定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动,都会引起物价的涨落。如果商品数量增加,物价就下跌,反之则反;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物价就上涨,反之亦反。休谟还指出,决定物价的是处于流通中的商品和货币之间的数量比例。 4、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 李嘉图根据英格兰银行1797年停止兑现以后出现商品价格上涨的事实指出,巨额纸币的发行,使得流通中的通货显著增加,这就会出现和发现金矿同样的结果,即货币的价值必然下降,商品的价格必然同比例上涨。 第5张PPT 5、穆勒父子的货币数量论 詹姆斯·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假定一方是一国的全部货币,另一方是一国的全部商品,并假定流通中的商品数量和流通速度不变,则商品和货币交换时,货币的价值完全 决定于货币本身的数量。其子约翰·穆勒,在集父以及洛克、休谟、李嘉图等人的学说之大成,于1848年所著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货币数量论。其认为,货币不过是便利交换的一种机械,货币的价值由其供给与需求量决定 ,其供给量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其需求量就是流通中的全部商品。因此,假定流通中的货币量一定,货币价值就由流通中的商品决定;假定流通中商品量一定,则货币价值就由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物价上涨的比例,就是货币数量增加的比例。如果不是货币增加而商品减少,对物价也产生同样的影响。相反,当社会货币量减少时,若商品量不变,则物价必然下跌,且物价下跌的比例与货币量减少的比例相同。(约翰· 穆勒所指的货币只限于金属货币,不包括信用货币在内) 6、费雪的“交易方程” 费雪交易方程式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1911年在其《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 MV=PT,或P= MV/T 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现金),即实际参加交易的货币总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即每单位货币在实现交易的过程中一年内被使用的平均数;P表示在市场上以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在市场上以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 在上述的交易方程式中,费雪认为:(1)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即P受M的影响。 (2)V主要依赖于社会的支付制度、金融制度与习惯、经济结构等因素,而与M无关,并且在短期内是稳定的; (3)T主要是依存于实际的生产因素(如机器、交通运输、销售条件等)及其利用程度、分工的程度等因素,与M无关,并且在短期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