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第三纪湖相碳酸盐共沉积特征-西北地质.PDF

柴西第三纪湖相碳酸盐共沉积特征-西北地质.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柴西第三纪湖相碳酸盐共沉积特征-西北地质

第45卷第3期 西 北 地 质 V01.45No.3 20l2;g(总l83期) NORTHWESTERNGEoLoGY 2012(Suml83) 文章编号:l009—6248(2012)03—0057-07 柴西第三纪湖相碳酸盐共沉积特征 任晓娟1,臧士宾2,魏金星2 (1.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 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0) 摘要:从碳酸盐化学共沉积的角度,对柴达木西部第三纪湖相碳酸盐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明,该区碳酸盐的沉积主要是由于吸附和包裹共沉积作用产生,共沉积作用加快了碳酸盐的沉积速 度,促进了以碳酸盐为主的成分层和以碎屑颗粒为主的成分层的更快分异。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同成 分层产生错动,易在碳酸盐为主的成分层中产生裂缝,同时共沉积作用对保存微孔隙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从而使部分柴西湖相碳酸盐岩层成为有效储集层。 关键词:共沉积;混积岩;孔隙结构;碳酸盐;柴达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P588.24 文献标识码:A 碳酸盐在湖相中沉积常受陆源碎屑的影响,形 木盆地西部,即柴西地区是指柴达木盆地牛鼻子梁 成的碳酸盐沉积物在规模、成分、构造等方面与海 一大风山一东柴山一线以西地区(朱扬明,2004), 相碳酸盐沉积物有较大的不同,形成的沉积物为不 其西北为阿尔金山,南为昆仑山,面积为25×104 纯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杨朝青,1990;张雄华,km2,广泛发育一套第三系咸水湖相烃源岩,并生 2000;沙庆安,2001;沙庆安,2001;王国忠,成大量油气(党玉琪,2004)。 2001;马艳萍,2003;郭福生,2003;郭福生, 2004)。杨朝青等(1990)首先对陆源碎屑与碳酸 2柴西碳酸盐沉积条件 盐混合沉积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其沉积 机理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笔者对柴达木盆 2.1古水介质环境与生物种类 地西部第三系湖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特征从化学共 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可以通过吸收大量的 沉积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分析。 CO。改变介质的条件,促进碳酸钙的沉淀。因此, 对碳酸盐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梅志超,1994), 1区域沉积背景 而生物的生存与环境和气候密切相关。柴达木盆地 西部第三系处于干旱一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湖盆水 柴达木盆地是发育在柴达木地块基础上的大型 体以微咸水至咸水为主(妥进才,1995;李玉梅, 内陆叠合型盆地,整个盆地由中生代的同造山期前 陆盆地、第三纪的转化伸展裂陷盆地和第四纪的挤 (E。+z)已达半咸水沉积阶段,经渐新统下(E。) 压绕曲单型盆地叠合而成(付国民,2001)。柴达短期淡化后又迅速咸化而达咸水沉积阶段,直至中 收稿日期:2012-Ol一05;修回日期:2012—06—20 基金项目:青海油田分公司项目“柴蕊北区储层伤害机理研究”(QHKT/JL.03—013) 作者简介:任晓娟(1962一),女,陕西高陵人,教授,主要从事储层评价及油气渗流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E-mail: 63.corn rennxiao@1 58 西北 地质 NORTHWESTERNGEOLOGY 2012年 新统下段(N,1),适值气候干燥时期,蒸发作用点,可以认为,柴西的藻类应主要生长在滨湖和水 强烈,为盐湖沉积阶段;自中新统(N,)上段至 深很浅的浅湖中。梅志超(1994)认为,要造成巨 上新统(Nz),湖盆水体基本稳定在微咸水阶段;厚的碳酸盐沉积,盆地的沉积速率必须与沉积速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