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梅雨影响因子的研究综述
SC I EN T IA M E T EO ROL O GICA S IN ICA A u g . , 2007
2007 年 8 月
中国梅雨影响因子的研究综述
萍1
绪2
柯晓新1
何金海3
梁
汤
( 1 上海市气候中心 ,上海 200030) ( 2 上海市气象局 ,上海 200030)
(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 210044)
摘 要 本文主要回顾了中国气象学者对季风系统下的梅雨及梅雨的大尺度影响因子方面
的主要研究进展 ,并总结了有关中国梅雨的划分与预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 ,本文还提出 了有关梅雨影响因子及预测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关键词
分类号
梅雨 东亚季风 海温 预测
文献标识码 A
P426 . 62
引
言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 。每年夏季 ,随着东亚季风的北进 ,我国华南 、长江流域 、华北及东北地区相继经历
一段连续降水的雨季 ,此即发生在我国的广义上的梅雨 。经典的梅雨指每年初夏 6 、7 份在中国长江中下游 流域 (江淮流域) 、日本中南部 、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连阴雨现象[ 1 ] 。所以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
现象 。
除热带气旋影响造成的短时间洪涝外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的旱涝总趋势主要决定于梅雨量的丰歉 。
因此 ,长江中下游梅雨来到的迟早和梅雨量的多少 ,直接影响着这些地区的夏收夏种 、防汛抗洪及抗旱蓄水 。
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大洪涝年如 1954 、1991 、1998 年均是由于梅雨期的持续性暴雨造成 。而梅雨期过短且梅
雨量特少又造成了解放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年 (如 1978 、1994 年) 。有关长江中下游梅雨的研究既有利于加深 对我国夏季降水机理的认识 ,又有助于做好梅雨相关的预测服务工作 ,对国计民生 、工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
义 。鉴于此 ,本文主要就经典梅雨所在的季风系统 、梅雨的影响因子及梅雨的划分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
综述 ,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1 东亚季风与梅雨
1 . 1 东亚季风系统与梅雨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 ,竺可桢就开始对梅雨时期的气候特征进行研究 。他指出东南季风与北方冷空气 的汇合是长江中下游多雨的重要条件 ,在单一的东南季风控制下 ,长江中下游不是多雨而主要是旱[ 2 ] 。总的
来说 ,1949 年以前 ,许多关于梅雨的研究大多从气团及相关的锋的概念出发[ 325 ] 。50 年代后 ,以陶诗言等[ 6 ] 为代表的气象学家转为从东亚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的变化观点研究长江流域的梅雨 。他们指出 ,梅雨是亚 洲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典型表现 ,其开始和结束时期可由高空风场突然转变的情况确定 。
80 年代以来 , 中国气象学者在亚洲季风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陈隆勋[ 728 ] 和陶诗言[ 9 ] 提出了东亚季 风环流系统概念 ,指出它与印度季风环流系统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 。Zh u 和 He 等[ 10 ] 则明确提出东亚季
风区可分为南海 - 西太平洋热带季风区和大陆 —日本副热带季风区 。热带季风区和副热带季风区在中低空
可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为界 ,在高空则可能以南亚高压脊线为界 。陈隆勋和陶诗言[ 9 ] 又进一步提出 ,
东亚夏季风系统内存在热带辐合带和梅雨锋带 ,梅雨锋带主要是由副热带季风和北方冷空气组成的中纬度 梅雨带 。这一论点是对竺可桢的上述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因此 ,对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特别是梅雨的
收稿日期 :2005211224 ; 修改稿日期 :2006203206
基金项目 :上海市气象局“副热带季风及预报技术开发”项目及启明星专项 ( 编号 :2005Q3)
第一作者简介 :梁萍 ( 19802) ,女 ,江西吉安 ,助工 ,主要从事季风 、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来说 ,不仅要考虑热带季风系统和副热带季风环流的影响 ,还要考虑到中高纬环流及其相关的冷空气活
动的影响 。此外 ,斯公望[ 11 ] 提出了一个东亚梅雨的环流体系 ,认为该梅雨体系的经圈环流 ,是低空为副高北 缘的副热带西南气流 ,高空为南亚高压东南部的东北气流 ,上升支位于 30 °N 附近的梅雨锋区 ,下沉支在 30
°N 以南的副高脊区内 。该体系主要涉及梅雨锋区及其以南的系统 ,并未将其北侧的冷空气活动纳入其中 ,
这与上述观点有所不同 。
1 . 2 夏季风的进退与梅雨
由于广义上的梅雨指夏季我国由南到北三次跳跃的雨带 ,因此经典的长江梅雨应属广义梅雨的一个阶 段 ,雨带的南北移动对长江梅雨有重要意义 。涂长望 、黄仕松[ 12 ] 最早发现中国季风的进退有明显的跳跃现 象 。高由禧等[ 1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