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间工艺第七讲 皮影戏
第七讲 民间皮影艺术的欣赏和制作 一、民间皮影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电影鼻祖”的美誉。民间则俗称“灯影”、“耍人儿”等。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风风雨雨,度过许多难忘的时光。 皮影与木偶戏相类似,古代统称为傀儡戏,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表演形式是借助灯光照射于影幕,并配以音响,由艺人结合故事说唱,同时操纵皮影人表演各种动作,由此产生艺术效果,虽然场面、规模不大,却是一门综合艺术。 皮影戏演出中所用的皮影人既是表演的道具,又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和民俗意味的民间艺术品。 所用材料初以“素纸”为主,后以驴、牛、羊等畜皮刻制,取其既透明又易上色,并且经久耐用,再经染绘而成。 皮影的题材多为戏曲人物及道具布景,亦有马、鹿、狗及诸神等形象。 皮影人大的同真人一样大小,小的只有数厘米,刻制精细,染绘得法,有的具有华丽绚烂的效果,许多保存了数百年的皮影至今仍不失其华彩,极其欣赏价值和历史文化的价值。 皮影戏 起源的传说:由汉代的“弄影术”而衍生出的“影戏”。 西汉汉武帝 北宋时期,皮影戏发展迅速,剪纸与皮影戏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相通之处,二者都是以二度空间造型为基础,都夸张轮廓影像,皮影是剪纸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皮影戏,作为中国最早传入西方的表演艺术,逐渐成为一种被世界熟知的民间艺术。 清代是皮影戏的鼎盛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各地的城市、乡村都有专业或业余的皮影戏班子,至今仍有皮影戏广泛的活动在各地乡间。而皮影人像、布景道具已经成为现代人欣赏和收藏的艺术珍品。 二、民间皮影艺术的造型、制作和流派 1、民间皮影的造型 北京西城派皮影吸收了京剧脸谱的造型特点 陕西、甘肃皮影戏吸收了秦腔戏剧脸谱的造型 四川成都皮影戏吸收了川剧脸谱造型 2.皮影的制作 北方皮影人一般用驴皮、牛皮、羊皮雕刻制作而成,高度常为22至33厘米,也有高达66厘米的。南方皮影人最早是以“素纸雕簇”,宋代以后改用“羊皮雕形”。 皮影人全身一般由十一块构成:头一、胸腹各一、上臂下肢各二、手足各二,皮影人头根据需要可分别置于不同的身躯上。皮影人雕刻是皮影艺术关键程序,其制作一般分为制皮、落皮、雕刻、敷色、定型、装订,六道工序。 皮影人分解 3.皮影的流派 陕西、山西——供奉祖师:李隆基 甘肃皮影——供奉祖师是后唐庄宗李存勖 河北和东北地区的皮影——供奉祖师是观世音菩萨 福建、广东和台湾的皮影——供奉祖师是“田都元帅” 田都元帅传说 (1)陕西华县皮影的“四绝” 华县,古称华州,因地处西岳华山脚下而得名。 陕西华县皮影,是陕西皮影的典型代表。其造型质朴单纯,线条优美生动。 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简练而不空洞。 (2)古朴浑厚的甘肃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地区各县。保持了古朴深厚的民间风趣。 这一带的皮影多采用牛皮雕刻,也有驴皮雕镂刻画的平面图像,故称“牛皮娃娃”。 陇东皮影唱腔,深受陕西西路皮影弦板腔、碗碗腔的影响。 甘肃陇东皮影的传统剧目有《随唐演义》《白蛇传》《西游记》等。 (3)古朴典雅的河北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因以唐山地区东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 唐山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唐山皮影的人、物、兽,全为驴皮,经艺人雕刻、点染、上漆加工制成。 影人多为侧目面相,不过也有少数丑角、精怪的造型呈双眼珠。 唐山皮影戏深受民间剪纸、寺庙艺术以及戏曲脸谱服饰艺术的影响。 (4)精致素雅的福建漳州皮影 漳州皮影戏是明代由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传入的,因为当地艺人刻制影人以厚纸代替,影窗也是用白纸裱制,故而俗称“纸影戏”。 漳州皮影戏最盛行的时期,是清代至民国初年。 漳州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哪吒闹海》、《白蛇传》、《西游记》、《施公案》等。 在漳州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句俚语:“捅破棚窗纸” (5)北京皮影戏的东、西两大派 北京皮影戏,自金代流传至今,已有850年的历史,分为东西两派别,但在艺术上并无大异,只是表演的风格略有不同罢了。 三、民间皮影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 世界上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各异的风俗和习惯,并且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沿袭流传,这也正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和族群间相互区别的文化标志。 皮影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显示了自身的特点。因此,可以认为皮影艺术是以民俗生活为基础而生存和发展的,另一方面,皮影艺术又深刻地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是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皮影戏是一种较富感染力的乡土艺术。在各地的皮影戏演出中,颂扬忠勇善良,鞭挞歼侫邪恶是不变的主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