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艾 灸
艾 灸: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腧穴部位或患处烧灼熏烤的一种疗法。借其温热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腧穴,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去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和防病保健的目的。
主要适应症: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如:眩晕、痹症、癃闭、腰痛、腹痛、呕吐、泄泻、胎位不正、疔疮初起、寒厥、乳痈等。
操作流程:
目的
(5分) 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腧穴部位或患处烧灼熏烤的一种疗法。借其温热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腧穴,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去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和防病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 评 估
(10分) 1.病人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当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情况。
2.病人的心理状态、文化层次、合作程度、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
3.病室温度、光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遮挡等。 准备
(5分)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病人:核对、确认,取合适体位,暴露艾灸部位,保暖。
3.用物: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清洁纱布,必要时备毛毯。 流程
(60分) 1.定穴:根据病症选择腧穴或施灸部位。
2. 施灸:点燃艾条一端,距离皮肤2-3CM进行烘烤,根据病情选择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随时弹去艾灰,以病人感到温热、局部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3.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痛感及不适。
4.施灸完毕:将艾条插入小口玻璃瓶中,彻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
5.安置病人: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6.健康宣教。
7.终末处理。
8.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5分) 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 规范操作,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若灸后出现皮肤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熄灭后艾条应装入小口玻璃瓶内,以防复燃,引起火灾。 (15分) 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艾灸的目的并主动配合。
2.病人感觉温热、舒适,症状缓解。
3.病人安全,无灼痛或烧伤。
拔罐
拔罐:利用燃烧热力排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皮肤,造成排脓,风湿热力排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皮肤,造成排脓,风湿
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者药丸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行气理气,通经活络的目的。
主要适应症:
各种外感时邪、内伤所致疾病,如各种痛证、痹症、失眠、眩晕症、心悸、哮喘、月经不调等。
操作流程:
目的
(5分) 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者药丸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行气理气,通经活络,防治疾病的目的。 评估
(10分) 1.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病情、既往史、主证、发病部位、相关因素、治疗及合作
程度。
2.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
3.耳廓皮肤情况:有无皮肤破溃、炎症、肿胀等。 准备
(5分)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病人:取侧卧位或坐位。
3.用物:治疗盘、75%酒精、棉签、镊子、王不留行籽(或菜籽)、胶布、剪刀、弯盘、探棒 流程
(60分) 1.核对床号、姓名。
2.暴露患者耳廓。
3.定穴,寻找敏感点:根据症状、辨证选穴。术者一手持耳廓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4.用75%酒精棉签消毒耳廓皮肤。
5.埋籽: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将其粘于7㎜×7㎜胶布中间,贴于选定的穴位上。
6.用拇指、食指指腹在穴位上进行按压3-5分钟.直到耳廓部位皮肤发红发烫为止。
7.观察: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根据需要留籽3-4天,教会病人和家属按压的方法。
8.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用75%酒精棉签清洁、消毒耳廓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并及时给予处理。
9.安置病人。
10.健康宣教。
11.终末处理。
12.洗手记录。 注意
事项
(5分) 1.耳廓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皮肤要严格消毒,防感染。
2.年老体弱、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按压前后应适当休息。
3.选穴准确,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的感觉。
4.根据医嘱和症状可增加按压次数。
5.撤籽后,若局部红肿、破溃,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 评价
(15分) 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耳穴埋籽的目的并主动配合。
2.病人有“得气”感,症状缓解。
3.病人和家属能演示留籽按压的方法。
刮 痧 法
刮 痧 法:利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瓷匙、硬币、有机玻璃扣或水牛角等特制的刮痧板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痧斑或痧痕,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