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大利陶瓷精粹惊艳浙江
一朵奇葩在异域绽放,那是“土与火”的世界舞蹈。
“千年马约里卡精粹――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展览日前在浙江博物馆举行。此展是在中国举办的首次大规模、系统展示意大利马约里卡陶艺的历史发展、艺术内涵及工艺变革的专题展。141件(组)意大利陶艺珍品远渡重洋来到瓷器故乡,向中国观众展示“一带一路”上意大利陶瓷的精粹与传奇。
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博物馆
法恩扎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小城,早在中世纪这里就制作陶器。公元14世纪当被泛称马约里卡的锡釉陶从西班牙传入意大利时,恰逢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马约里卡陶艺发展提供了重要创作源泉,并使其薪火相传、享誉当今世界的“一带一路”。
马约里卡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Claudia Casali说,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专项收藏陶瓷器的博物馆。它成立于1908年,自诞生之日起,这个博物馆就拥有一种面向世界的胸怀。这次为中国展览精选的141件(组)藏品,就是来自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反映了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陶艺发展史的特色。
1944年,法恩扎遭盟?轰炸。国际陶瓷博物馆亦未能幸免,馆舍及藏品毁于一旦。战后,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的创始人葛塔诺?巴拉尔迪尼先生四处奔走,呼吁各界捐赠陶瓷艺术品来弥补战火中的损失。大批重要捐赠源源而来,博物馆浴火重生。特别是巴勃罗?毕加索的慷慨之举流芳史册。他不但捐赠了自己的作品,而且还吁请其他艺术家共襄盛举。
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于1949年重新开放。
浙江工商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正在向他的年轻的硕士生讲授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的不寻常经历。他说除收藏之外,这家国际陶瓷博物馆还通过拥有7万多卷藏书的著名专项图书馆和从1913年开始出版的“法恩扎”陶瓷学术期刊,支持各类研究活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陶瓷博物馆规模日益壮大,增添了多个展馆和部门,展厅面积超过了1.6万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多达5.5万多件,囊括了从古代文明到当代文化艺术的所有历史时期和地域。永久性展厅的陈设布置经常变换,展览立意和陈列不断创新,参观者每次观看都能对陶瓷艺术有新的感受。
自1938年来,国际陶瓷博物馆一直举办“法恩扎当代陶瓷艺术大奖”比赛。2011年,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作为世界陶瓷文化的代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彰,并被列入“古迹和平文化遗产”的保存所在地
“一带一路”上的意大利陶瓷精粹卓越、风格独特
在文艺复兴新的历史时期,锡釉陶器的技艺在意大利得到了炉火纯青的发挥,马约里卡陶瓷开始闻名世界。
法恩扎生产的锡釉陶,有种叫做“相爱容器”的陶瓷器上面往往绘有理想中的美貌女子像,以此祝福相爱的人们婚姻幸福、白头偕老。展出的一件“执壶”陶壶即为典型产品,上面绘有一位年轻女性侧面头像,她戴着当时流行的头巾,穿着一件长袍,领口宽大并饰有丝带。蓝色背景中写着文字“MARIA B”,B意为“美丽”。
产自蒙特卢波的锡釉陶器“盘”,是17世纪初期热销的“小丑”系列题材中的一件。受喜剧人物启发,蒙特卢波陶工们创造了一种具有自由幽默精神的装饰风格,其画风自然、色彩丰富而活泼。此盘以浅黄色作背景,呈现了一个肩扛斧枪、腰佩短剑,穿着特定制服的男人形象。
17世纪末的锡釉陶“盘”产自拉泰尔扎。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安尼巴莱?卡拉奇的著名作品《吃豆子的人》。高足盘画面中的男人坐在桌前,手拿大碗大快朵颐地吃意面;他背后有两位小天使手拿着勺子和叉子正在争吵。卷发的小天使穿着新颖的斗篷。画面布局充满对贪婪的资本罪恶的讽刺。
作为意大利陶瓷名窑的代表作,它们器型丰富、色彩斑斓,专为满足特定人群手工烧制。18世纪末至20世纪,这些名窑陶瓷器在意大利各地区独树一帜,尤其是南部意大利作坊生产的形式各异的器皿,有细颈瓶、油灯、盐钵、哨子及其他物品,创造性地采用了拟人化动物造型。
展厅展出的有些执壶做成怪兽或人物的样子,据说放在房门上,可以驱赶恶魔,保护家园。雕刻着纹饰和彩釉的那款鱼形“水壶”,壶身流淌着铜绿和铁黄两种彩釉,吸引着不少观众观赏。
多梅尼科?巴卡里尼是一名出色的艺术家,擅长油画、雕塑、素描和雕刻。他好学爱问,对器物外形和风格进行创新。他虽然英年早逝,却创作了大量的陶瓷作品蓝本,使当地厂商得以据此生产。此次展出的这件“花瓶”,从衣裳布料的线条和女子优雅的仪态可见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自由风格。
在林林总总的展品中,有一件策展人特别摧荐的蓝彩白釉陶大圆盘《折磨人的农牧神的脸》,中间是一张典型的毕加索笔下的脸,正出自这位世界绘画大师之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毕加索只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大画家,但其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