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霍妮_精神分析新法.txt.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卡伦·霍妮_精神分析新法.txt

打印 卡伦·霍妮 精神分析新法 卡伦·霍妮 精神分析新法   中文版前言   1. 霍尔奈的女性心理学   2. 霍妮与弗洛伊德的决裂   3. 霍妮的成熟理论   4 霍妮理论的应用性   前言   第一章 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弗洛伊德观点的总前提   第三章 力比多理论   第四章 俄狄浦斯情结   第五章 自恋概念   第六章 女性心理学   第七章 死亡本能   第八章 童年之强调   第九章 移情概念   第十章 文化与神经症   第十一章 “自我”与“本我”   第十二章 焦虑   第十三章 “超我”概念   第十四章 神经症内疚感   第十五章 受虐狂现象   第十六章 精神分析疗法 中文版前言   卡伦·霍尔奈(1885-1552)是20世纪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她曾在格廷根的弗赖堡大家和柏林研究医学,1910年开始与卡尔·亚伯拉罕共同从事精神分析,并成为于1920年建立的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创始人之一。20年代至30年代初,她在固守传统理论框架的同时,开始尝试修正弗洛伊德关于女性心理学的观点。她的论文因远远超越了时代而未得到应有的注意,但自1967年《女性心理学》重版后,卡伦·霍尔奈已被公认为首位伟大的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者。   1932年,霍尔奈接受弗兰茨·亚历山大邀请,到新成立的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担任副主任。1934年迁往纽约,加盟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期间,她受到美国新的知识与社会思潮的影响,出版了两本著作--《当代的神经质人格》(1937)和《精神分析新法》(1939)。书中摈弃了一些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前提,不再强调其理论的生物学取向,而以文化、人际关系的强调取而代之。这些书大大惹恼了霍尔奈正统保守的同事们,她被迫辞职,离开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在她思想的第二阶段,霍氏与同为新弗洛伊德主义者的哈里·斯达克·沙利文、埃利希·弗洛姆、克拉拉·汤普森、亚伯拉罕·卡迪合作进行“文化学派”的精神分析。   离开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后,霍尔奈于1941年创建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并在此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发展了她的“成熟理论”。《自我分析》(1942),《我们的内心冲突》(1945)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中,她提出人们为解决因感到不安全、不被喜爱、无价值而产生的焦虑,否认自己的真实情感,精心设计出的防卫策略,这种策略既是人际的,又是心理内部的。   卡伦·霍尔奈的思想演变可分为数个阶段,因此她对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有人认为她首先是位在反弗洛伊德女性心理学观点的运动中起重大推动作用的女性,另一些人认为她是新弗洛伊德主义“文化学派”的一员,还有一些人则以为她的主要成就在于“成熟理论”,该学说完善了防卫策略的复杂分类。尽管霍氏思想的每一阶段都很重要,我觉得成熟理论代表了她对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贡献。她早期的大多数观点已被她本人或别人修订、丰富;另一些则被后人重新发现、吸收。《我们的内心冲突》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对人类行为中现存的内心冲突及防卫情意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的解释。这不仅在临床实践上,而且在文学、文化、政治心理学、哲学、宗教、传记、性别等领域的研究中都有巨大的价值。 1. 霍尔奈的女性心理学   当霍妮还是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一名讲授正统理论的教师时,她开始反驳弗洛伊德关于阴茎羡妒、女性受虐狂和女性发展的学说,并试图用站在女性立场的观点去取代当时流行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心理学观。虽然起初她尝试从内部去修正精神分析学说,最终她还是向这一学说的许多前提条件提出挑战,继而发展了她自己的理论。   在霍妮最早的两篇女性心理学论文--《论女性阉割情结的起源》(1923)和《逃离女性身分》(1926)中,她努力说明女孩与妇女有固定的生理构造和成长方式,应从女性的角度去理解它,而非仅仅从她们不同于男子且认定她们劣于男子之处来考虑。她指出,精神分析学说之所以认为妇女是有缺陷的男子,是因为该学说乃一位男性天才(弗洛伊德)和一个男权统治社会的产物。如果精神分析学说只从男性视角看女性,就不能说它是对妇女天性本质的科学描绘。霍妮的疑问是:男子什么会这样看待妇女?她认为,男子对怀孕、生产、母亲身分、乳房以及吮吸的羡妒,使他们无意识中产生贬低妇女的倾向;男子对富于创造性工作的冲动是他们对自己在繁衍后代工作中所起微小作用的过度补偿。男子“子宫羡妒”一定比所谓的女性“阴茎羡妒”更强烈,因为男性需要贬低女性更甚于女性贬低男性的需要。   后来的论文中,霍妮继续分析男性的妇女观,暴露其缺乏科学依据之处。在《两性之间的不信任》(1931)中,她提出妇女被视作“二等人”,因为“在任何时代,强大的一方会创造有助于保持它地位的意识形态”,且“在此意识形态下,弱方与强方的不同之处被解释成为劣处”。《害怕女人》一文将男子对妇女的恐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