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1)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1).ppt

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1)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1).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1)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 隋朝 北周 南朝( 420年 - 589年 ) 北朝( 439年 - 581年 ) 东魏 北齐 北朝: 北魏 南北朝 西魏 北周 隋朝 南朝: 宋 齐 梁 陈 一、鲜卑族拓跋部兴起与发展 1.西汉时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2.魏晋以来逐渐南迁游牧至山西和内蒙古一带. 3.386年拓跋圭(道武帝)建立魏国. 4.439年拓跋焘(太武帝)统一黄河流域. 阅读课本思考: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有怎样的积极影响?北魏统治者是怎样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B、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C、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D、孝文帝为什么能在之后的改革中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 1、阶级矛盾尖锐:1)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2)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3、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沉重打击北魏的统治 (1)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 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文化 (2)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 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二、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2.北魏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出现统治危机。 4.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5.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的先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实行均田制 3、设立三长制 4、推行租调制 三、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一阶段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创建新制 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思考: 1、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均田制所分配的土地性质是什么?内容?作用? 3 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全家可以分到多少土地?又有多少土地归你家所有? 露田 国家所有 桑田 农民所有 材料: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条件: 性质: 国有土地,国有土地所有制 大量土地抛荒,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阶段改革——孝文帝主持 侧重点是: 目 的 是: 主要内容: 作 用: 汉化政策 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1)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及改籍贯 3)学习汉族的制度①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③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1 ①、平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易受外族威胁;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的推行;②、洛阳曾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③、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并得到汉族地主阶级支持和合作。 ——主要原因 1、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