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绪论 元代文学:1234-1368,约134年时间。 一、元代社会与文学 (一)民族压迫与融合 1、政治上,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四等人制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2、经济上也有民族掠夺性质 (二)文化的沟通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统”, 据《易》“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元”。 (三)都市繁荣 1、元统治者重视商业 明代方孝孺批评“元以功利诱天下” 。 2、城市繁荣 大都 3、士风一变 方孝孺指斥元代士风“习于浮夸”、“以豪放为通尚”、“骄佚自纵”, 归因于元统治者对“功利”的崇尚。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 (四)思想活跃 表面上看,正统儒学仍在发展 程朱理学的主张与蒙古民族的性格习惯并不合拍 元代入仕的途径很多,科举在选拔官员方面的作用已远不如唐宋时期重要。 官方虽然利用儒学,但对其他宗教思想也取宽容态度 。 (五)儒生不幸的遭遇 谢枋得《送方伯载送三山序》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二、文学概况 元代文学: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其间约134年。 (一)元曲概说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 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1、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1)中国戏曲发展经历: 原始歌舞——“优孟衣冠”——汉代“百戏”中之角抵——六朝的“钵头”、“大面”、“踏摇娘”——唐参军戏 ——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元杂剧——南戏——明清戏曲 2、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3、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a.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 b.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 c.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d.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e.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背白等; 科,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4、散曲 (二)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宋代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话本 ——说书人的故事文本 诸宫调:是一种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形式。又叫搊弹词、弦索、话本。 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等。 (三)散文 继续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 元好问成为金亡后北方文坛盟主, 戴表元成为东南文章名家 (四)诗歌和词 诗风“宗唐得古”,古体宗法汉魏东晋,近体则学唐人,是明代复古潮流的源头,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第一节??? 宋元话本 一、话本的产生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敦煌文献中已有)但到宋元时代才渐趋成熟。 话本有一定的体制。一般由入话(又叫得胜头回) 、正话、结尾组成。 小说原名“银字儿,”最初也用乐器伴奏,后来才独立发展。 二、话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思想内容 说话中“小说”影响最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最为群众欢迎。 其内容以爱情、公案类为多,成就也最高。 其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多写市井细民的生活,表现他们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尤其突出妇女斗争的坚决勇敢。 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乐小舍拼生觅偶》。 公案类的作品反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