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的褶皱冲断构造物理模拟.pdfVIP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的褶皱冲断构造物理模拟.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的褶皱冲断构造物理模拟.pdf

81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REVIEW VMo1a.v582N0o1.23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 (PIV)技术的 褶皱冲断构造物理模拟 沈礼,贾东,尹宏伟,孙闯,张勇,范小根 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本文设计完成了三种双滑脱层模型 的物理模拟实验,并运用粒子成像测速 (PIV,ParticleImage Velocimetry)技术计算出实验过程中各阶段模型剖面上的速度场分布,进而对褶皱冲断带的运动学过程和变形机制 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双滑脱层模型中,基底滑脱层控制了整体 的构造样式,浅部滑脱层决定局部的浅层构造。 笔者等将实验结果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段双滑脱体系构造进行了比较 ,验证 了这一结论。PIV分析显示,逆冲断 层的产生经历一个平行层缩短的变形过程。该过程在塑性层上 、下具有明显差异 ,塑性层上的变形传递得更快更 远。当缩短进行到一定阶段,断层开始发育,发生初始破裂,断层下盘的变形消失,应变集中在断面上,断层上盘沿 断面同步逆冲。 关键词:粒子成像测速 (PIV);物理模拟;褶皱冲断;双滑脱体系;速度场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 褶皱冲断构造是探讨盆 山耦合 以及上地壳变 粒子成像测速(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 形的重要方面,在油气勘探中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 技术是20世纪7O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速方 也是人们一直研究的热点 (何登发和贾承造,2005; 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获得一系列图 何登发等,2005)。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地质构造 像,再通过一系列计算分析得到图像上各点的速度 变形演化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 国内外都得到了 矢量,从而获取运动对象的速度场 (Whiteeta1., 广泛的运用。褶皱冲断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模型已 2003;Adameta1.,2005)。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 经被广泛地讨论,而物理模拟实验不仅可以验证这 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 (Raffelet 些模型,还可以帮助建立新的模型。尤其是在探讨 a1.,2007),最近十年才被应用到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褶皱冲断带发育演化的运动学过程和变形机制方 中。将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应用到褶皱冲断构造物理 面,它可 以提供一个 真实可见 的模 型发展 过程 模拟实验研究中,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 (Koyi,1997)。 地认识和理解实验模型的运动学过程 ,褶皱冲断带 滑脱层在褶皱冲断带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具有控 内部的褶皱和逆冲断层发生及发展机制可以被更清 制作用,因此前人在对褶皱冲断带进行物理模拟的 楚地认识和讨论 。本文运用PIV技术计算出实验过 时候也十分注重滑脱层的设置。但是,前人的研究 程 中模型剖面上的速度场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而对 中大多数只设置 了基底滑脱层 ,而实际盖层 中往往 褶皱冲断带发育过程 的变形机制进行讨论。 具有多套非能干层 (如龙 门山褶皱冲断带、库车褶 1 物理模拟实验 皱冲断带等),而且各层次滑脱层的性质和作用也 不尽相同(卢华复等,2000;汤 良杰等,2008;鲁人齐 1.1 实验模型 等,2010)。因此,本文设计完成了三种滑脱层性质 褶皱冲断带中常见的滑脱层有泥岩、页岩、煤 不同的双滑脱层模型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深 层,以及盐岩和膏盐岩等,因其流变性质的差异,在 度和性质不同的滑脱层在褶皱冲断带发育演化过程 进行物理模拟的时候需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拟。 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