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贝壳堤成因与海岸线的演变.pdfVIP

天津滨海贝壳堤成因与海岸线的演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滨海贝壳堤成因与海岸线的演变.pdf

资 源 调 查 与 环 境 第3o卷 第 1期 RESOURCESSURVEY &ENVIR0NMENT Vo1.3O No.1 文章编号 :1671—4814(2009)01—09—07 天津滨海贝壳堤成因与海岸线的演变 李■学●宁’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 300191)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天津滨海贝壳堤成因的研究,初步确定贝壳堤是全新世晚期形成 的,它的 形成和演化反映了近岸生源物质迁移、现代沉积过程,贝壳堤的演化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这对 正确地揭示淤泥质平原海岸的形成机理、合理规划开发潮滩和贝壳堤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贝壳堤 ;全新世晚期 ;演化模式;天津 中图分类号:X14 文献标识码 :A 贝壳堤是由生活在潮间带的贝类死亡后的硬壳经波浪搬运、在高潮线附近堆积形成的, 即在沿海的淤泥质海岸平原上由海生贝壳碎屑和细沙、粉沙组成的一种滨岸堤。国内外不少 学者对它沉积特征、形成环境和时代都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和进展 卜 。天津滨 海的淤泥质低平原古海岸线,常以贝壳堤的形式存在于现代地表 ,其形成和演变与淤泥质海 岸的形成机理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E6-1s]。 l 贝壳堤的分布特征 天津滨海沿岸冲积低平原和海积低平原上,发育三道 由海相贝壳及贝壳碎屑堆积而成 的古贝壳堤 。古贝壳堤呈岗陇状沿与现代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方向,呈弧形断续分布。主要由 贝壳砂、贝壳碎屑和完整贝壳所组成的沿岸堤一贝壳堤 ,它们作为古海岸线的遗迹 ,沿着大体 与现代海岸平行 的方向,断续延伸于开阔平坦主要 由粉砂 、淤泥质所组成的海岸平原上 ,按 照贝壳堤从新到老的时代序列依次划分为 I一Ⅲ道贝壳堤 (图1)。 1.1 第 1道贝壳堤 渤海湾第 1道贝壳堤以海河为界 ,可分为南北两支 。据6O年代初王颖调查的资料[】],第 1道贝壳堤的北枝 自河北境 内柏各庄 、南堡、黑燕子 、大庄河西面的高上堡,向西经尖坨子、 涧河 口、大神堂、蛏头沽,终止于蓟运河 口,呈一段段的弧形小丘,高0.5~1.0m,宽2O~3O m,向海坡度 6。,向陆坡度5。~6。,在蛏头沽呈羽状分布,组成物质是贝壳与灰黄色的长英质 粗、粉砂与细砂 。贝壳属种以青蛤、白蛤、毛蚶、鲳螺为主含少量的李氏金蛤、牡蛎与纵带锥 }收稿 日期 :2008—03—31 基金项 目:天津市海岸站国土资源综合地质调查项 目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李学宁(1967~).男,天津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和环境研究。 1O 资 源 调 查 与 环 境 图 1 天津滨海低平原贝壳堤分布示意图 Fig.1 SketchmapshowingdistributionofshellridgesinthecoastalplainofTianjin 螺 。这道贝壳堤总体发育规模较小,目前绝大多数 已遭到严重破坏,在蛏头沽、黑燕子尚能依 稀见到一些残迹 。第 1道贝壳堤从东到西绕现代海岸高潮线呈弧形分布。 1.2 第 Ⅱ道贝壳堤 该贝壳堤北起东丽区的白沙岭,向南经长坨子东、小石碑、大郑、过海河进入津南区,从 西泥沽延出测区与上古林相连 ,第 Ⅱ道贝壳堤在渤海湾西岸整体连续性较好。第 Ⅱ道贝壳堤 总体走向为NE向,距离现代海岸24~26km。集 中发育且规模较大的地段有 白沙岭,长750 m,最宽达 1oom;大郑,长1400m,宽701TI;西泥沽 ,长2000m,平均宽400m。上述几处 已 被 自然夷平或掩埋,有的地段人为开挖破坏严重 ,但白沙岭至大郑、西泥沽两个地段仍不失 为具有开发保护的价值 。贝壳堤组成物质是属种丰富的贝壳,杂质较少,主要有白蛤、毛蚶、 文蛤 、鲳螺、珠带础螺、强棘红螺、日本镜蛤、太阳栉孔扇贝、扁玉螺等。据统计 ,含量较大的是 毛蚶、托 氏鲳螺、四角蛤利、猫爪牡蛎 、青蛤 、Corbulaofamurensis、Balanssp、Mitrell dunker。据开挖的浅井观察 ,剖面上部约不到5cm为黄色粉质粘土 ,向下约2rft全由纯贝壳 及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