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以后可以考虑的创业项目
适合我们毕业后的创业
一、 营养食品竹虫 竹虫,生长在幼嫩的竹子中,傣语称“灭”。烹饪锅的竹虫形体如蚕,色泽雪白,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据有关部门研究的结果,其营养成分与蚕蛹相似,而蛋白质含量大大超过鲜鸡蛋。
西双版纳的各族人民,一直把竹虫视为滋补食品。据传,很早以前,有位波朗(少数民族封建领主时期分管山区的官)在巡视山区时偶然地品尝到炒好的竹虫。他感到竹虫味美可口,便令山区百姓在竹虫繁殖季节,每街(一街为5天)采集双版(约2千克)竹虫送给召勐,供召勐品尝。但召勐的夫人不认识竹虫,也不知道竹虫的营养价值,把竹虫误认为是肉蛆,不准厨师端上餐桌。厨师知道竹虫是种美食,便把竹虫用油煎熟,给劈柴烧火的长工们佐餐。面黄肌瘦的长工们吃了一段时间之后,个个脸色渐渐红润起来,精力越来越充沛。召勐见长工突然由瘦变胖,以为是厨师天天让他们吃鱼吃肉,心中不免有些生气。一天,他走进长工的住房想看个究竟,但发现他们面前除了两碗剩菜以外,只多了一碗白色的“蛆”。
他奇怪的问:“谁叫你们吃蛆啊?”长工恭恭敬敬的说:“尊敬的召勐,这不是蛆,是竹虫。竹虫既香又好吃,吃了还长力气呢!我们吃了两个月的竹虫,不但长胖了,干活也有劲了!”
召勐很好奇,便叫厨师煎一盘竹虫给他品尝。他发现竹虫的模样虽然难看,但吃起来确实鲜美可口,便把竹虫正式列入贡品,让山区的老百姓年年采集竹虫送进宫廷,让达官贵人首先享用。从此,傣语称为“灭”的竹虫便成了西双版纳的珍肴,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如今,西双版纳的民族风味餐厅里,还时常用竹虫招待南来北往的客人。据说,在上海的“傣家村大酒店”,一盆竹虫可卖到300元人民币左右。 竹虫分布情况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江苏、广西等地;在桂林主要分布在资源、兴安、全州、永福、平乐等县。竹虫吃法
主料:竹虫400克 调料:菜籽油1500克(耗油80克),花椒盐12克
竹虫油煎炸
制法: 1,将竹虫入盆,翻拣干净,用70℃的热水将其烫死,晾干水份。 2,锅上火注入菜籽油,烧至三成热时放入竹虫炸3分钟,呈深黄色发出响声时,捞 出装盘,撒上椒盐即可。
竹虫营养
幼虫长桶形、乳白色,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可达30%~40%,氨基酸含量为29.90%,粗脂肪含量为60.4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9%,营养丰富。油炒或油炸脆后食用,味道鲜美。是伴洒的首选概述
地参,唇形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具有百年历史。地参全身都是宝,春夏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均可,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地参根茎观之洁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汤、腌渍、醋泡、糖浸、蜜饯、做酱菜均可,尤其香酥油炸地参,风味独特、脆香无比,堪称菜中一绝,食之口味清香,与一般油炸食品不同,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上火,反而祛火。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中草药大辞典》等权威资料记载,地参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其茎叶晒干后即是名为名贵中草药。全草可提取挥发油和单宁。全草入药,具有活血、利尿、通经、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肿、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症。《中华本草》详细介绍地参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而且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参含有人体所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酚类、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适合妇女产前产后做为蔬菜食用,保健功能极其显著,宋.《嘉佑本草》详有记载。此外,经常食用地参有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减肥的特殊疗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称。 相传,公元1709年,康熙微服私访,借宿农家,偶食此参,食后赞不决口,堪称菜中珍品。见其生于土、形如参,故赐名地参。地参,已有数百年历史,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自然条件恶化以及农药的大面积的使用,传统地参早已面临绝迹。现在开发的地参是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特种蔬菜发展基地葛记新老师历时多年,;利用现代技术从传统地参中优选提纯、无性繁殖、壮大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口感好、长势强壮、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特点。地参作为一种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饱含千年地域文化的内涵,希望它能早日进入百姓餐桌。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7m。具多节的圆柱状地下横走根茎,其节上有鳞片和须根。茎直立,不分枝,四棱形,节上多呈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有毛丛。叶交互对生,具极短柄或无柄;茎下部叶多脱落,上部叶椭圆形,狭长圆形或呈披针形,长5-1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枯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锐锯齿,表面暗绿色,无毛,略有光泽,下面具凹陷的腺点,无毛工脉上疏生白以柔毛。轮伞花序多花,腋生;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刺尖,较花萼短或近等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