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刘敬(广东省阳春市潭水中心卫生院 529629)
【摘要】目的 调查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和规律,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6例,男女性别比为1.36:1,罹患率为10.88%,疫情持续时间为59天,全校各年级均有病例发生,经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应预防为主,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 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171-02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形成暴发[1]。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腮腺肿胀为主,可侵犯睾丸、卵巢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是男性不育和小儿后天获得性耳聋的常见病因[2]。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广东省阳春市某小学发生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掌握疫情暴发的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开展本次流行病学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分类标准:凡单侧或双侧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大,伴或不伴有发热者,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1.2 资料来源:2011年11月8日至2012年2月1日期间,专业人员对某小学进行病例主动搜索,采用《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1.3 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该小学全校有225名学生,教职工人14人,现有6个年级,6个教学班。12月4日,校长发现近期多名学生因病休假,经查因,因病休假学生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合并单侧或双侧腮腺肿胀疼痛,遂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经调查,发病学生主要集中在二年级与四年级,2011年11月8日至2012年1月6日共发病26例,罹患率为10.88%(26/239)。
2.2 临床症状:患者大部分有发热、腮腺肿胀疼痛等共同表现,与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无重症病例。
2.3 流行特征
2.3.1 首发病例:黄某,男,7岁,就读于该小学二年级,2011年11月8日开始出现发热,38.1℃,左侧腮腺肿痛,病情较轻,当天仍在学校上课,次日由家长带至医院就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作对症治疗。
2.3.2 时间分布:该小学2011年11月8日发生首例流行性腮腺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时间为2012年1月6日,疫情持续时间为59天。
本次疫情出现了2个发病高峰,发病高峰在11月26~30日和12月16~21日,共发病16例,占发病总数的61.54%。
2.3.3 空间分布: 26例病例分布在6个班级。其中发病较多的班级分别是二年级(罹患率32.5%,13/40)和四年级(罹患率25.00%,9/36)。发病班级全部位于同一栋教学楼。
2.3.4 人群分布:病例均为学生,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性别比为1.36:1。最小7岁,最大12岁。
2.3.5 免疫状况:全校含腮疫苗接种率为23.43%(56/239)。26例流腮病例中,1例接种过1针次麻疹腮腺炎疫苗,2例接种过1针次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3例免疫史不详,20例无接种过含腮疫苗。经?2检验,有无含腮疫苗免疫史与发病与否无统计学意义(P=2.299,x2>0.05)。
2.4 预防和控制措施:(1)对现症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严格控制传染源,要求在腮腺完全消肿后才能回校上课。(2)对未发病学生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应急接种后,约7~14日产生抗体,也可从发病时间分布看出,12月22日之后病例数有明显的下降,说明应急接种对控制本次疫情起了关键作用。(3)对学校老师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防治的指导、培训,强化疫情报告意识,要求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4)加强学校晨午检,发现发热、腮腺肿大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教室进行疫源地消毒,同时保持室内空气畅通。(5)做好当地群众的卫生宣传工作,宣传相关防病知识,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6)对发病较集中的班级采取停课措施,减少学生之间相互接触传播的机会,有利于疫情的控制。
3 讨论
此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特点是:疫情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