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第3章
中国哲学第3章
第三编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
从公元589年到公元960年,中国经历了隋朝、唐朝与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隋朝历史虽短,但在思想上采取“三教并用”的政策,使三教鼎立的格局在隋朝基本形成。唐王朝更加注意实施儒释道三教并用的政策。道教受到大力提倡,佛教发展出现强劲气势,儒家思想在治国中的地位依然如故。 “安史之乱”使意识形态出现一些矛盾与冲突。五代十国,华夏恢宏气势烟消云散。
第二章 隋朝至初唐政治哲学的主要建树
政治哲学就是从哲学理论的高度对其政治体制以及治国方略进行论证的学说。就理论形态看,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独立的政治哲学,但在有关的著作中却大量涉及这个学科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观察隋朝至初唐的文化,我们可以发现一部分有益的资料。之所以把隋朝与初唐联系起来,是因为隋朝尽管短促,但却在政治文化体制上为初唐的思想建设奠定了基础。就政治哲学的建树而言,隋朝的许多学者在研讨传统经学时往往花费诸多笔力以阐发自己的见解。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是王通的论著。
一、王通的王道政治论
王通,字仲淹(580-617)
约生于北周大象二年(一说生于隋开皇四年即584年),卒于隋大业十三年,门人称之曰“文中子”。
(一)王通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
王通的政治哲学的内容可能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1、尚古的社会理想
王通政治哲学的着眼点是他对社会制度的理想化。他说:
?
古昔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是以至治之代,五典潜,五礼措,五服不章。人知饮食,不知盖藏。人知群居,不知爱敬,上如标枝,下如野鹿。何哉?盖上无为,下自足故也。(《中说》卷九)
紧接着对社会之更替进行对比性的说明:
?
昔舜禹继轨而天下朴,夏桀承之而天下诈。成汤放桀而在下平,殷纣承之而天下陂。文武治而幽厉散,文景宁而桓灵失。斯则治乱相易,浇淳有由。(《中说》卷九)
2、确立儒家正统
王通的贡献在于,重新评估南北学派之中哪一家代表正统政权的儒教观念。他说:
?
晋制命者之罪也,苻秦何逆!昔周制至公之命,故齐桓、管仲不得而背也。晋制至私之命,故苻秦王猛不得而事也。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武王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纣,齐桓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周。故曰晋之罪也,苻秦何逆!(《中说》卷四)
他又说:
乱离斯瘼,吾谁适归?天地有奉,生民有庇,即吾君也。且居先王之国,受先王之道,予先王之民矣,谓之何哉?(《中说》卷七)
3、儒为根基,三教可一的思想
一方面王通强调,只有儒家思想是政权的根基,是不能动摇的。他说:
吾视千载以上圣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焉。其道则一而经制大备,后之为政有所持循。吾视千载而下,未有若仲尼焉,其道则一而述作大明,后之修文者有所折中矣。(《中说》卷二)
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三教可一”。他说:
?
子(王通)读《洪范谠议》,曰: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程元、魏徵进曰:何谓也?子曰:使民不倦”(《中说》卷五)
(二)王通政治哲学的素养基础
王通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代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政治哲学主张,是因为他有比较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1、以儒为宗
礼其皇极之门乎!圣人所以向明而节天下也,其得中道乎,故能辨上下,定民志。(《中说》卷六)
冠礼废,天下无成人矣。婚礼废,天下无家道矣。丧礼废,天下遗其亲矣。祭礼废,天下忘其祖矣。(同上)
2、亲躬劳作
王通因其居于庶民之地位,故颇看重体力劳作。比如:
?
子躬耕。或问曰:不亦劳乎!子曰: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且庶人之职也。亡职者罪无所逃天地之间,吾得逃乎?(《中说》卷二)
3、易学基础
他的《中说》中关于“道”的学说,多源自对《易经》的解读:
?
薛收问一卦六爻之义。子曰:“卦也者,著天下之时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趋时有六动焉,吉凶悔吝所以不同也。”收曰:“敢问六爻之义。”子曰:“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谁能过乎!”
天者,统元气焉,非止荡荡苍苍之谓也;地者,统元形焉,非止山川丘陵之谓也。人者,统元识焉,非止圆首方足之谓也。
二、社会变迁与《贞观政要》的由来
在王通之后,《贞观政要》应该算比较具有政治哲学内容的著作。《贞观政要》是历史变迁的产物。其中所蕴含的一些政治哲学理念,是隋唐社会更替的历史教训的总结。
(一)反思隋朝灭亡教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