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 1.定西市安定区妇幼保健站,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三联疗法:针刺加局部围刺、火罐联合隔蒜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三联疗法:针刺加局部围刺、火罐联合隔蒜艾灸。对照组30例予阿昔洛韦针静滴、阿昔洛韦软膏外涂,甲钴胺片、芬必得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0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3.3%。结论:三联疗法:针刺加局部围刺、火罐联合隔蒜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操作性强、经济适用、疗效优于西药治疗,适用于基层医疗工作者。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三联疗法; 针刺;火罐;隔蒜艾灸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躯干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6—70岁,平均57.6岁;病程1d—10d。病变部位:胸胁部16例,腰腹部7例,上肢3例,下肢4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6—70岁,平均56.9岁;病程1d—10d。病变部位:胸胁部15例,腰腹部8例,上肢2例,下肢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持续1—3天后出现患处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后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其特征之一。病程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或色素沉着。 1.3 排除标准:①伴有其它可导致疱疹疼痛的疾病。②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合并严重 脑、心、血管、肾、肝、血液、糖尿病等其它系统疾病的患者。④因特殊情况未能坚持治疗者。⑤???重过敏体质者。⑥恶性肿瘤。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三联疗法(针刺加局部围刺、火罐联合隔蒜艾灸)治疗。①针刺。主穴:患病同侧华佗夹脊穴(病变相应节段)、阿是穴(疱疹局部)、合谷。带状疱疹中医分为心肝火热,脾肺湿热两型。心肝火热型取穴:阳陵泉、太冲、曲泽、神门;脾肺湿热型取穴:曲池、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操作:华佗夹脊穴、合谷及分型用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根据患者病情虚实而定),留针30min,其间行针1—2次。阿是穴(疱疹局部)用围刺法:常规消毒后,先明确疱疹最先出现的位置及最后出现的位置,用1.5寸毫针(选用0.30mmtimes;3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于疱疹周围沿皮平刺,针尖均刺向疱疹中心。第一针刺最先出现疱疹的位置,第二针刺疱疹最后出现的位置。余针视疱疹范围大小,在疱疹连接成片的皮肤周围,每间隔1.5-2cm左右刺一针。均用泻法。留针30min,期间行针1—2次,起针时摇大针孔出针。②隔蒜艾灸:将鲜独头蒜切成厚约0.6-0.8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疱疹的皮损周围,蒜片间隔约0.8-1cm左右。把搓捏好的圆锥形艾柱(高、低直径约为2cm左右)置于蒜片中间位置,点燃施灸。一次3-7壮(根据患者疱疹范围、大小、疼痛程度、体质的不同,而施用不同数量的艾柱,艾灸以皮肤潮红为度,蒜焦更换新蒜片)。③火罐: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面积大小,选用口径大小适宜的玻璃罐。用闪火法沿病变部位吸拔火罐,留罐约10min左右,起罐后休息5min左右,在上次相同拔罐部位再拔罐一次,以皮损疱疹部位变为暗红紫色为度(拔罐时做到动作迅速,使罐拔紧、有力吸附。第一、二罐分别吸拔疱疹最先及最后出现的位置)。上述治疗患者均采用舒适,能充分暴露患病部位,且利于穴位针刺、艾灸的体位;均为一次/d,连用10d。 2.2 对照组 予阿昔洛韦针剂,每次5mg/kg,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2次/d。甲钴胺片每次0.5mg,3次/d,口服。芬必得胶囊每次0.3g,2次/d,口服。阿昔洛韦软膏外抹病变局部,2—4次/d。疱壁紧张发亮或体积大的水疱用5ml 注射器抽取疱液;疱疹溃破或糜烂溃疡均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抹。以上药物均连用10d。2组均治疗10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 2.3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嘱患者①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清淡饮食。②忌食发物、海鲜、烟酒。保持情绪乐观。③勤换内衣,在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