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痰证的遣药组方思路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文章阐明了痰证的形成、特点、分类和组方配伍,针对痰证的组方思路进行了重点论述,并从基本配伍、特殊配伍和随证配伍三个方面对痰证组方思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痰证;遣药组方;思路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35-02
1.痰证的形成、症候特点及分类
1.1 痰证形成
痰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外感六淫,或饮食不节,或因内伤七情,或因脏腑功能不足,凡影响水液失调,便可停蓄为痰。《素问middot;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水液运行与五脏相涉,若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肝失疏泄、三焦水道不通,任何一脏功能失调,津液运行不利,皆可聚而成痰,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1.2 痰证症候特点
三焦为津气共行通道,內联五脏六腑,外通四肢百骸。津聚为痰,势必沿三焦随气运行,停于全身各部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外滞体表,可见酸软重痛;(2)结于咽喉,可见梗咽(梅核气);(3)上扰清窍,可见眩晕、癫痫;(4)流注经络,可见麻木、瘰疬、痰核、阴疽;(5)停于胸胁,则胸胁胀满;(6)影响脏腑,阻肺则咳喘多痰,凌心则心悸、失眠、神昏,犯胃则呃恶呃逆。
1.3 痰证分类
痰证的种类较多,就其性质而言,可分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
2.痰证的组方思路
2.1 基本配伍
2.1.1配伍祛除痰湿药 痰湿既成,根据《素问middot;至真要大论》“客者除之”原则,治当消除痰湿:化痰:因痰有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之异,故宜选用针对性化痰药,如湿痰证遣燥湿化痰的半夏、天南星等;热痰证遣清热化痰的贝母、瓜蒌仁、胆南星、竹茹等;燥痰证遣润肺化痰的川北门街、瓜蒌仁等;寒痰证遣温化寒痰的半夏、干姜、白芥子等;风痰证遣息风化痰的天南星、禹白附、竹沥等。二是配伍芳香化湿药如苍术、厚朴,痰因湿聚,湿困脾失健运。
排痰:排痰之法,分为上排与下排。上排乃涌吐法,用于有形之痰,痰湿壅盛,停蓄在咽喉、胸膈、胃脘,阻塞咽喉、呼吸急迫,痰声如锯等,配伍涌吐痰涎药,如瓜蒂、猪牙皂角、胆矾等。如治痰滞胸脘而见胸中痞硬之瓜蒂散(《伤寒论》);痰闭机窍而见喉中痰声漉漉,心神暓闷,倒仆不省之救急稀涎散(《圣济总录》)。下排指从二窍排痰,即配伍淡渗利湿药与泻下通腑药,为痰湿寻外出之路。
2.1.2配伍行气药 痰乃津聚而成,然气津相因,气行者津行,气滞则津凝为痰;反之,痰湿即成,每阻滞气机,正如庞安常指出:“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治痰证方剂最常配伍行气药,如陈皮,枳壳,枳实等。
2.1.3配伍健脾药 痰由湿生,而湿又主要责之于脾,所以在祛痰剂中配伍健脾祛湿药物,以杜绝生痰之源,诚如李中梓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医宗必读》)祛痰方中,较多选用既可健脾,又可祛湿之白术、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兼能燥湿,茯苓淡渗利湿兼可健脾,二药相配,一燥一渗,健脾除湿,相须为用,尤能兼顾痰证的病变特点。
2.1.4配伍消除病因药 导致痰证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寒、热、虚、实,据此当配消除病因药物,以图标本同治。因寒者,配伍温里药。肺气虚寒,或脾阳不足,或肾阳亏虚,水津不运,津凝成痰之寒痰,配温肺或温中或温肾之干姜、附子、肉桂等,以振奋阳气,祛除寒邪。因热者,配伍清热药。热邪煎灼津液或痰热互结之热痰,配清热之黄芩、黄连、栀子、石膏等,以除热痰之源,使热清则痰自消,痰消则火无所附。因气虚者,配伍补气药。肺脾气虚,输津布津乏力,津停为痰而成气虚兼痰者,配补气健脾之人参、黄芪、白术等,以助肺脾行津之力。④因肝风挟痰者,配伍平肝熄风药。素有痰湿,又患肝风内动,则呈风痰或肝风挟痰证。痰随风动,风助痰势,宜配平肝熄风之天麻、僵蚕、全蝎等,以定眩止痉。⑤因食积者,配伍消食药,脾主运化水谷,脾运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积,湿聚为痰,则痰湿与食积互为因果,且痰质黏稠,不易化解,此以小孩与老人多见,宜配消食药如神曲、麦芽、莱菔子、山楂等,以和胃运脾,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脾胃健运,水谷输布,既协痰消,有无食积之患。
2.2 特殊配伍
2.2.1配伍活血以祛瘀、补血养阴药 气血津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治痰必先理气已为众所周知,配伍活血、补血、养阴药则为一般医家忽略。基于津血相因,临证予于重视:①配伍活血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开2025年秋《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1-3答案.docx
- 第七章_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ppt
- 会计学课程设计报告会计学课程设计报告.doc VIP
- 6投资领域统计工作业务竞赛试题库.doc VIP
- 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多学科决策共识解读(2024版)PPT课件.pptx VIP
- GW-19CP.0011金风GWH 171-5.3 V11R01C100 机组产品说明书.pdf VIP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数星星的孩子》课件.pptx VIP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计算能力训练六 .docx VIP
- ocean培训petrel re快速入门工作流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