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大——留与走的纠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农大——留与走的纠结

四川农大——留与走的纠结 雅安与川农:城市与殿堂的岔路口 作者 羌江闲人 热闹的雅安 又是一个夏天,难得的下了几场雨,阳光却突然燥热起来。正是熊猫电影周的前夜,雅安比以前似乎要热闹了许多。从梧桐成荫的新康巷子到波光流影的西康码头,总会看见一些很精美的招牌。不断有车从路上驶过,留下一片或高或低的轰鸣。 今年的熊猫节,时间选得很对,不知道是否有过与西昌方面的交流,总之,因为熊猫节在8月1日开幕,而西昌则选择了8月4日举行火把节。与之前的单打独斗不同,这一次,至少在象征意义上,攀西的旅游环线有了一个雏形。游客从成都出发,到雅安看熊猫节,再到西昌过火把节——但这也许只是巧合,因为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这个环线是不完整的。至少,乐山、眉山应该成为环线的一部分。即“成都——雅安——西昌——乐山——眉山——成都”的一个“金色八月之旅”。 与以往两届的熊猫节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熊猫节,川农的各个论坛、社区、BBS都保持着奇特的沉默,甚至连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也少了很多的热闹气氛。回头看雅安承办的各种活动,从申魅晚会到旅发大会到到全国拳运会到熊猫电影周——川农势必成为重要的X因素,既要为活动提供场地,更需要提供的,是思维上的推动。 但这一次,整个雅安热闹着,而川农却沉默了。甚至在川农的校园内两侧的那些桂花树、梧桐树,也没有如同去年一年,挂上熊猫节的小宣传海报。只是在新校区内的主干道尽头的地方,张贴着一张巨幅海报,说明熊猫节就要来了。想起来历年桃花节中川农的热闹,今日川农的沉静隐隐地触动心坎。心中存疑,不知此地,是否雨城? 夜访川农大 正好有事要去川农一趟,于是打车前往。一上车,师傅就说最近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川农的学生已经放假了。他高兴的说,挺好的,川农学生6月份毕业的时候我们赚得挺多的,现在又可以多收获一些了。说完这些之后,他的眼神有一些黯淡,他低声地说,据说川农就要搬走了,要去成都了。 仔细看才发现眼前的川农十分漂亮。从新校区的校门进去,有温暖的阳光轻轻地打在斑驳的水泥路上。鼻尖似乎感觉到了一丝桂花的芬芳。在中心地带,矗立着三栋大楼,分别是第十教学楼、动物科学楼和生理楼。今天大楼前的喷泉竟然开着,能够听见哗哗的水声。在食堂门口下了车,看见有很多的人托着箱子往外走,还有一些人在拍照。一个女孩子打出一个手势,一边拍照一边说,二区,我们再也回不来了。 进去之后才看见有很多人都在拿着各种各样的编织袋走来走去,逮住一个学生问他,是不是真的要走了。他头也不抬地回答,是的,就要走了,再也不需要呆在这座憋屈的城市了。我有些无语。他似乎看清了我的表情,然后他顿了顿,说,不是我觉得雅安不好,但是,这里总是太封闭了,我们需要很多机会,但这里给不了我们。 二区的另一边有几个小店。其中一个叫做“P.M.3:15”的奶茶店。有很多同学抱着奶茶杯走出来,很快又离开了。下一个学期,这里还是要营业的,因为总还会有新的同学住进来。所以,对于他们,倒是没太大的影响的。 仔细在一栋宿舍边看,发现一个地方的墙上,一些瓷砖已经掉下来了。想来应该是08年地震的原因吧。这些斑驳的痕迹,让这里平添了无言的沧桑。其实也不是沧桑的,我知道新校区的建设,也不过几年的光阴而已。 川农的变迁 似乎是在06年,川农声势浩大地举行了自己的百年校庆。当时我所在的单位接到了整理市容的通知。朋友笑谈我们在给雅安的脸化妆,一定要让川农的校友们能够看得起这座城市。这样说来,似乎川农一直看不起我们似的。于是我鄙夷他的说法。结果他很严肃地说,其实,雅安和川农,本不是看得起与看不起的关系的,因为从来没有做过同路人。 仔细翻看了一下川农的发展,在网上找到了一张帖子,叫做《川农历史》,才发现原来他说得很对。川农一直在飘荡着,虽然在雅安的怀里,却从未生活在雅安的心中。川农在1956年来到雅安,来了之后就遭遇到了雅安当地的冲击,并且在那样特殊的年代里,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出现了一些上纲上线的讨论。后来的川农,又遭遇了60、70年代的“洗礼”。可以说,在那段日子里,雅安是有负于川农的,这不仅使得川农被迫分割为农、林两院,把林学院逼到西昌,到1973年,川农还被关闭长达4年的时间,险些消失。 由衷地佩服川农人的勇气和胆识,他们在关闭多年以后,能够重新坚强地站起来,并在1985年一举升格为“大学”——甭说那时候升级为“大学”的含义和难度,即便在教育普遍泡沫化的今天,还有很多院校在为着一个“大学”争得头破血流——远的不说,就说省内新近“红得发紫”的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也不过在几年前才从西南工学院、四川工业学院“进化”而来。 这是为什么呢?只能说是实力使然。对比两项数据,一是代表学科建设最高水平的“五星学科数量”(同一学科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重点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二是代表国家理工类科学最高水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