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与21章 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ATP循环 ATP是生物界普遍使用的供能物质,有“通用货币”之称。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酐键(A-P~P~P),均可以水解供能。 ATP水解为ADP并供出能量之后,又可通过氧化磷酸化重新合成,从而形成ATP循环。 ATP循环与利用 ATP ADP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3、多磷酸核苷间的能量转移 在生物体内,除了可直接使用ATP供能外,还使用其他形式的高能磷酸键供能,如UTP用于糖原的合成,CTP用于磷脂的合成,GTP用于蛋白质的合成等。 核苷单磷酸激酶 NMP + ATP NDP + ADP 核苷二磷酸激酶 NDP + ATP NTP + ADP 高能键转移 ATP + UDP CDP GDP ADP + UTP(糖原合成) CTP(磷脂合成) GTP(蛋白质合成) * * * * 4.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1) ADP与ATP的调节作用 (2) 甲状腺素的作用 (3)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作用 ①呼吸链抑制剂 ②解偶联剂 ③磷酸化抑制剂 (1) ADP与ATP的调节作用 ADP/ATP↓: 抑制氧化磷酸化,ATP生成↓ ADP/ATP↑: 促进氧化磷酸化,ATP生成↑ H2O + NAD+ NADH + H+ + O2 1 2 ADP+Pi ATP 氧化磷酸化 (2) 甲状腺素的作用 甲状腺素能诱导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生成,使ATP水解成ADP和Pi加快,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加。 解偶联蛋白质表达增加,抑制ATP合成。 (3)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 呼吸链抑制剂: 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 解偶联剂: 破坏内膜两侧的质子电化学梯度,从而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 磷酸化抑制剂: 对电子传递及 ADP 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 复合体Ⅰ抑制剂: 鱼藤酮(rotenone)、粉蝶霉素A(piericidin A)及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等阻断传递电子到泛醌 。 复合体Ⅱ的抑制剂:萎锈灵(carboxin)。 复合体Ⅲ抑制剂: 抗霉素A(antimycin A)阻断Cyt bH传递电子到泛醌(QN) ;粘噻唑菌醇则作用QP位点。 复合体Ⅳ 抑制剂: CN-、N3-紧密结合氧化型Cyt a3,阻断电子由Cyt a到CuB- Cyt a3间传递。CO与还原型Cyt a3结合,阻断电子传递给O2。 各呼吸链抑制剂的作用部位 鱼藤酮 粉蝶霉素A 阿米妥 抗霉素A H2S CO CN 作用:阻断电子传递 NADH FMN CoQ b c1 aa3 c O2 琥珀酸 FAD × × × ②解偶联剂: 能够使氧化过程与磷酸化过程脱节的物 质称解偶联剂,它对电子传递没有抑制作用,但能抑制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作用:使氧化过程与磷酸化过程脱节 举例:2,4-二硝基苯酚,解偶联蛋白 中性 解离 脂不溶 不能过膜 酸性 不解离 脂溶 容易过膜 质子载体:将H+带入膜内,消除[H+]梯度 中性 酸性 解偶联蛋白作用机制 Ⅲ Ⅰ Ⅱ F0 F1 Ⅳ Cyt c Q 胞液侧 基质侧 解偶联 蛋白 热能 H+ H+ ADP+Pi ATP 呼吸链与磷酸化脱离,能量全部转化为热—非战栗性产热 (棕色脂肪组织含大量线粒体,内存在解偶联蛋白) 熊冬眠,婴儿及初生哺乳动物用于维持体温。 ③磷酸化抑制剂 作用:抑制磷酸化过程 举例:寡霉素 寡霉素 1. 与ATP合酶F1、F0之间柄部的寡霉素敏感蛋白(OSCP)结合,阻止质子从F0质子通道回流,从而抑制ATP生成; 2. 质子不能内流导致线粒体内膜两侧电化学梯度增高,影响质子泵的功能,进而抑制电子传递。 寡霉素对线粒体 氧消耗的抑制作用 ④ 离子载体抑制剂(ionophores) 增加线粒体内膜对一价阳离子(H+除外)的通透性,消除跨膜电位梯度。 转运阳离子的过程中消耗电子传递所释放的能量 代表:缬氨霉素(K+)、短杆菌肽(K+、Na+) 苍术苷(酸):特异抑制ATP/ADP载体(腺苷酸转位酶)。 不同底物和抑制剂对线粒体氧耗的影响 电子传递链及氧化 磷酸化系统概貌 ΔμH+: 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 H+m:内膜基质侧H+; H+c: 内膜胞液侧H+ 4、细胞质中N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