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孤寡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的调查》项目总结报告.doc

农村孤寡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的调查》项目总结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孤寡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的调查》项目总结报告

《农村孤寡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的调查》项目总结报告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孤寡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这一项目的总结,从而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问题及教训 建设性建议 一、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一段最好有所改动,可加入走访吉林市民政局的材料)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规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它包括了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部分[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密切联系[2][3][4]。本课题就是在这一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农村孤寡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的课题,从而发现二者的相关程度,找到社会支持的新角度,促进相应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为提高农村孤寡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提升其晚年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社会支持。 农村孤寡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心理都有其特殊性,其心理与情绪的变化是社会运行状况的一种主观反映,同时,农村孤寡老人的心理状况具有潜在的行为可能性,将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变革发展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9亿,其中农村人口占70%,而农村的孤寡老人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005年,中国乡村岁以上人口占高于城镇的水平。部分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无着落,生活照料无依靠,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体弱多病,生活状况堪忧。据调查,的农村老年人生活相对贫困,的农村老年人认为生活得不到保障每年以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因此,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其晚年生活质量更是我国社会支持力量投入的重中之重。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方式为主,社会养老只是作为家庭养老方式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对于一些多子女的农村老人来说,养老问题并不十分突出。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的投入,修建了一批乡镇养老院,同时,我国各级政府也相应的制定了一些政策以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些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然而,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等其他特殊原因,农村的孤寡老人养老机制还不完善,其养老问题的解决也仅仅停留在一张床、一顿饭等低物质层面上,而老人的精神生活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造成这些老人的精神生活十分贫乏,主观幸福感并未有所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严重低于正常家庭养老方式的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由此引发的心身疾病情绪问题,使得一些老人产生了严重的悲观、厌世心理,甚至可能造成老人出现发表一些不满言论、自杀、犯罪等不良行为[6],使得其晚年生活不仅难有幸福可言,甚至造成农村孤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根本性缺失,也使得一些人对农村孤寡老人产生了厌恶、害怕心理,不愿意去照顾他们的生活,这一切使得那些原本已经孤独无助的老人的产生了更为严重的悲观、厌世、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累赘,觉得生活无望,对于一些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产生了极强的自我戒备心理,让人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无法知道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特点,使得他们真正成了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双困户”,同时这可能导致一些年轻人对老年生活产生了惧怕心理,对未来充满担忧,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社会支持一般可分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和社会的网络、团体的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另一类是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与个体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7]。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在个体行为上有重要影响[7],对个体行为及其倾向重要作用,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强耐挫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精神疾病和抑制冲动行为有重要作用[8][9][10]。因此,对农村孤寡农村孤寡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探究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促进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改善和增进其生活质量、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安享晚年,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对于发扬我国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有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但其研究对象多以正常家庭养老方式或经济较发达、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善的地区的老年人为主,而对农村孤寡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目前几乎是一个空白。然而,农村孤寡老人所处环境和自身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使得其主观幸福感与经济较发达、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善的地区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的差异[11][12],农村孤寡老人的主观幸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