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研究.pdf

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研究 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研究 吴 良 镛 【摘要】论文回顾1980年代以来对城市地区的研究,结合全球化的大背景和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的发 展,提出城市地区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沿海城市密集地区未来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进行展望与推论。 【关键词】城市地区理论;城市密集地区;长江三角洲;大北京地区;珠江三角洲 1中国文明发生发展的地理空间与当前城 1.2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 市空间发展的时代特征 新时期中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都有所增 1.1从河;内到沿海 长,共同形成了城市化的地区结构,其中沿海地带 呈现出高密集、网络化、连绵化的特大城市地区特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础, 征。① 从空间上看比较突出地表现为因河流相交而形成的 1.2.1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 三角地带的农耕文明。 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第一章“中国 地,5.9%的人口,产出17.2%的GDP,已成为中 文化之地理背景”说: 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活跃的核心地区之一。该区 (黄河流域)每一支流之两岸和其流进黄河时 大中小城市密集,中小城镇发育充分,相继只有几 两水相交的那国角落里,却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摇 公里,堪称“高密集、高城市化地区”(图1)。② 篮。中国古书里称之日“泊”。……称渭油、泾泊、 随着上海城市实力和辐射能力的大大增强,边 洛讷,即指此三角地带而言。 缘地区将得到大发展,区域经济格局将从“翼形一 考论其实,唐、虞文化兴于山西西南部黄河大 之字状”演变为“反K形一网络状”。③ 曲之东岸北岸、汾水两岸及其流入黄河之三角洲; 1.2.2京津冀地区的规划发展 夏文化兴于河南西部黄河大曲南岸、伊水、洛水两 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两特大城市为核 岸及其流入黄河之三角洲;商文化兴于河南南部、 漳水、洹水流入黄河之三角洲;周文化兴于陕西东 部、黄河大曲之西岸、渭水两岸及其流入黄河之三 角洲。自此相继繁荣的江汉、江淮以及珠江三角洲 等,标明了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与扩大。 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江、大河的 入海的三角洲地区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之区,共同造就了新时代的沿 海文明。改革开放后,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密集区逐 步增多,形成了新的城市地区。其中,珠江三角 洲、长江三角洲进一步繁荣,得到长足发展。这不 是孤立现象,世界上莱茵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 图1长江兰角洲地区城镇分布 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等,也具有类似特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持.长江经济带可 征。 持续发展地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