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医典中的立德树人思想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古代医典中的立德树人思想
隗宁 初晓* ( 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大道1501号长沙医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3)
摘要:立德树人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包含儒、道、法各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古代医典中诸多典型事例体现着立德树人思想,主要表现为讲究科学精神、悬壶济世的思想、勇无畏的献身精神、重视医德。
关键词: 古代医典;立德树人;思想
[中图分类号] B50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根源于儒、道、法等各家学术思想,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其思维构架体现着儒之“仁”,道之“变”及法之“为”的思想。“孙思邈首先提出了“仁爱救人”的医德基本原则。他在《大医精诚》中说道:“凡大医治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测隐之心,???愿普救含灵之苦……”这对后世医家的医德实践和医德修养,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立德树人在古代医典中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讲究科学精神
中国医学史上涌现出很多具有科学精神的医学家。伊尹本是商代的一位厨师,后来他根据烹调的方法发明了中药汤液。中国医学在其萌芽时代,基本上是用单味药治病,而且大都是生用。伊尹按照烹调菜肴的方法把多种药物搭配进行煎煮,由此诞生了中药复方即方剂,而且煮出的汤液疗效优于单味药,是医学上的重大进步。汤液方剂的出现,使多味药配合在一起相互协同作用,治疗效果大有提高,同时还促进了药性理论、基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易经bull;天雷无妄》记载,“九五 ,无妄之疾 ,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 ,不可试也。”凡所患的不是大病,不要小病大治,妄施针药。与疾病不对症的药物 ,不可以在人身上试用。这要求医生在分析疾病时要非常细心、准确,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对症下药,体现了医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疾病诊治的科学精神。这些传说说明先民最初的医疗活动就已明确医疗的目的是治病救人,这是医学的职业特征,也是最基本的医德要求,这些传说都体现了古代医学家积极探索的医学科学精神。
2.悬壶济世的思想
悬壶济世的典故出自于《后汉书bull;方术列传bull;费长房》,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费长房术精业成,辞师出山,成为当时的一代名医。他为了纪念老翁,行医时总将葫芦背在身上。从此以后,郎中行医,便用葫芦当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人们也因此把葫芦当作医生的标记。后来人们用悬壶济世来比喻医者救人于病痛之中,体现了医者崇高的医德。古代医学家时刻把病人疾苦放在首位,金元时期的刘完素“一针救二命”的故事广为流传。有一次,刘完素在河北保定遇见一路出殡人群,路人说死者是一个因难产而刚死的妇女。死者的母亲看见刘完素后嚎啕大哭,求他救救自己的闺女。众人在慌乱之中忙把死者的母亲拉开,一边说着安慰的话一边起身要前行。此时,刘久久伫立在原地没动。他停下来仔细察看了从棺中流出的鲜血,认定该妇女尚未死亡,当即求其家属打开棺材。他首先给此妇女在涌泉穴针灸,妇人即开始苏醒,渐有生气,继而又针灸合谷、至阴二穴,结果腹中胎儿产下,母子再生。众人转悲为喜,大呼刘为神医。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孙思邈葱管治尿闭、钱乙黄土治肾病、张子和巧法治惊证、叶天士摸脚治红眼,都体现了古代医学家悬壶济世的医学思想。
3.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医家为人治病,要不顾个人辛苦与安危,一心救治病人,这是“仁爱”之心的体现。据《帝王纪》记载,“伏羲氏 … …尝味百药而制九针 ,以拯夭枉矣”“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世,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出焉 。”传说伏羲氏品尝百味药材并发明了“九针”,即九种不同形状,用于不同用途的针具。“九针”即指:鑱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伏羲氏尝百药制九针体现了他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身体力行来辨别药物是否有毒,以此来拯救黎民百姓的疾苦。《淮南子.修务训》记载 ,神农 “ 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 神农看到人们经常因为乱吃东西而得病,甚至丧命,在疾病面前,人类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等死。于是神农决定亲身尝百草,让人们知晓哪些植物是有毒的。宋 bull; 刘恕《通鉴外记》亦称“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炎帝开始品尝草木的味道,一天竟中毒七十多次,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上天,得到了神灵的帮助,天降种子供他种植,他把解毒的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