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联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联姻

文学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联姻 文学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联姻 据媒体报导,罗大佑〈现象七十二变〉歌曲被大陆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收录至教科书《大学语文》的诗歌篇,理由是:「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以此审视,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罗大佑歌曲的价值,在於他唱出了二十世纪八○、九○年代,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时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相关报导可见4月4日的联合报及东森新闻。) 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不同的格局,以及格调。 迄今,我看到的评论,不是归因於歌手本身反独亲共的政治倾向,就是批评「这首歌真的有好到值得收录至教科书吗?」 以我来看,或许该问的是:现今国语流行歌坛,歌词可单独抽出来吟哦诵读者,有多少? 或许也该反过来问问:现今白话韵文诗词,可入乐的,有多少? 韵文入乐,由来已久。像《诗经》的国风,就「多出於里巷歌谣之作,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像《楚辞》的〈九歌〉就是祭典歌谣;汉代的乐府诗,宋代的词,莫不是可歌可咏的韵文。 不过从楚辞及汉赋开始,文人自主性抬头,开拓另一条不羁於乐的韵文路线。虽然以文学本位角度观之,韵文脱离音乐束缚,追求纯粹的文字独立地位、争取更宽广的挥洒空间,是健康的演化,但这也阻绝了多重感官的统合欣赏经验,意象传达不再有「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感官动员力,只能全然诉诸於读者的文字感受想像力。尤其是某些新诗流派,主张摒除格律、韵脚,更是与韵文固有的音乐性渐行渐远。 少了音乐陪衬,诗词也较不易记忆。不信?请试著背诵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豔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輭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沈淀著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果你背得起来,请受我一拜。至於我?当年我是听范广惠唱的歌才记起来。 韵文与音乐分道扬镳的结果,流行歌曲少了文人参与,少了诗心活水,词境日趋低下。这现象,可由白话新诗已跻身学术殿堂,但流行歌曲却罕能入大雅之堂,可见一斑。 新诗可以不晦涩,流行歌曲也可以不粗俗。 前几天我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文章里曾提到:「文学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联姻,古代有之,外国有之,国语流行歌坛也偶尔有之。」现在,仅就记忆所及,列出几首国语流行歌坛与诗词联姻的佳作。 与诗经相遇 诗经?有没有搞错?那麼古老的诗句,和现代的白话流行歌曲搭得上吗? 乍看之下是搭不上线,但,如果取其骨,易其貌,会别有一番古典况味。 诗经的抒情诗当中,〈蒹葭〉是悠远隽永的小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它有如此评价:「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迷人的诗,即使过了近三千年,即使有些字不认得,但念起来,仍能感受到那苍茫迷离的意境。一唱三叹的叠咏节奏,长於抒发情思的声韵,鲜活的形象,令人遥想当年的弦歌唱和、赋诗言志……若是孔子的《乐经》尚有留存,该是多麼风雅的事! 诗本身就已具备上好的条件,但某些字偏古,如要入乐,改写是必然的。为了作电影主题曲,琼瑶撷取诗意,改用白话,但词意尚称婉约。如今,记得这部电影的,几希;流传下来的,恐怕只剩这首歌〈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词/琼瑶  曲/林家庆  1975年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