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实概谈与人物简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史实概谈与人物简评

三国史实概谈与人物简评 前 言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为时虽然短暂,但其间英雄辈出,他们斗智斗勇的事迹,随着《三国演义》和相关戏曲影视节目的广为传颂,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也曾通过反复阅读和观赏,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甚至误以为这些都是真人实事。后来读了《三国志》、《后汉书》和《资治通鉴》等史籍并加以对照,才知道文学艺术作品都对历史题材进行了艺术加工,有些精彩故事和成语典故都出于虚构,分清了虚实真假还其本来面目。至于相关历史人物的评论,由于时代变迁和观念不同,历来就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研讨氛围。 为了表述我对三国历史的愚者千虑一得之见,作为一家之言,编写了十篇读史心得通过网络公之于众,以期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并供专家学者参考。其中,首篇是对三国史实作纲要式述评,并指出与《三国演义》的异同;2——7是对重点人物和事件的评论;8——10是对艺术形象的分析。三者都源自三国历史,又独立成篇,叙述难免重复,但各有侧重,可以参照互补,也便于选择性阅看。 我是非科班出身的业余作者,其中错误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发表拙作的目的意在抛砖引玉,为弘扬三国文化尽绵薄之力,敬请指正。 彭传杰 2014年6月 目 录 一、探三国人物成败之由 解三国演义虚实之谜 二、成也刘备 败也刘备 ——《隆中对》执行中的得失 三、“虚君实相”保蜀汉长治久安 四、千古一相诸葛亮 五、也评诸葛亮用人与魏延之悲剧 六、誉毁纷纭说曹操 七、孙权:三国中的幸运儿和弄潮儿 八、漫谈关羽事迹和关公文化 九、政治加包装 山鸡变凤凰 ——从貂蝉炼成美女说起 十、庞统的求官之道 探三国人物成败之由 解三国演义虚实之谜 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三国鼎立,为时只有数十年。上溯至184年黄巾起义,189年董卓擅权,208年赤壁之战,前后也不满百年。这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可算是非常短暂。但其间英雄辈出,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他们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和人物形象,至今都广为传颂,并留下了许多典故、成语和歇后语,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国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和三国戏曲,让我们大体上知道了这段历史概况,增长了智慧和谋略。但是想进一步探究“兴亡由谁定,成败岂无凭”的话,则许多烩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如王允以貂蝉为钓饵的连环计,刘备招亲弄假成真的美人计,诸葛亮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以及关公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等,都不是载于史册的实事,而是文学和艺术作品所虚构。弄清其间的虚实真假,既可领会艺术加工的技巧和传唱不衰的魅力,又能探寻兴亡成败的根由。而且时代不同了,有必要用现代观念来铨释三国历史和评价三国人物。为此,就我之所学、所知和所思,作些粗浅的述评。 一   关于三国历史的传承,大致可分为记述、传播和普及三个层次。首先是以《三国志》为代表的历史典藉,作了言简意赅的记载和评论,但因其古朴难懂,止于书斋和庙堂之中。其次是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因其通俗易懂而广为传播。然后是以三国戏为代表的演唱艺术,为了吸引观众,添油加醋地进行了再创造,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以致人人都能说三国,越说越传神,越神越离谱。我至今记得小时候并不识字的老祖母说过:周瑜三步一计就打败了曹操,孔明一步三计又气死了周瑜。 1、史书写作有先后,相互参照补充更周详   《三国志》(以下简称《志》)是前四史之一,晋陈寿撰,内分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他曾在蜀为官,后降魏入晋,所以用《本纪》记述魏帝,对蜀、吴二主称《传》。但记事方法相同,实际上放在同等位置,而且秉笔直书,是有创见、遵史德的史学家。他长于叙事,文笔简炼,其对三国记述的篇幅多寡不同,除事有繁简外,魏、吴都设有史官可供取材,而蜀国无人负责管理史料,全靠他采集和整理。加之成书很早,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不多。所以失之简略,内容不够充实。   此后二百多年中,陆续出现了有关三国史的著作,南朝刘宋的裴松之奉命收集整理写成《三国志注》(以下简称《注》)。所引用的书目达二百多种,字数超过《志》的三倍,除补充了大量的史料(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就是从张俨《默记》所补),并将少数记载有误的予以更正,对同一事件而说法岐异的则兼收并存加以辩证,对某些不当说法加以评论,所以历来对其史料价值与《志》视同一体。   《后汉书》(以下简称《书》)是南朝刘宋的范晔撰。因东汉末期与三国前期重合,可以互相参照。如《志·武帝纪》记曹操为报父仇攻徐州时“所过多所屠戳”,《书·陶谦传》则列举了所过五城“皆屠之,所杀男女数十万口,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而且因立场不同,对史实说法相反,如曹操后来加官晋爵,《志》说“天子所封”,《书》说“曹操自为”。   《资治通鉴》(以下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