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自卸汽车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doc

高位自卸汽车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位自卸汽车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

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 题 目: 高位自卸汽车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081309139 学 院: xxxx学院 班 级: C08机械(1) 指导教师: 同组者: 目录 总论及设计要求 1.1设计要求及数据 第二章 方案设计 2.1 举升机构设计及数据计算 2.2 翻转机构设计 2.3后车厢打开机构 2.4机构综合 第三章 总结 3.1 机构设计原理 3.2 收获与提高 第四章 结束语 高位自卸汽车 【问题提出】 目前国内生产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卸下,卸货高度都是固定的。若需要将货物卸到较高处或使货物堆积得较高些,目前的自卸汽车就难以满足要求。为此需设计一种高位自卸汽车,它能将车厢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再倾斜车厢卸货。 【设计要求和有关数据】 设计要求: 1)具有一般自卸汽车的功能。 2)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max见表1。 3)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见表1。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max不得超过1.2a。 4)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 5)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后厢门和车厢的相对位置见图2。 6) 举升和翻转机构的安装空间不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 7)结构尽量紧凑、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序号 车厢尺寸(L×W×H) Smax a W(kg) Lt Hd 1 4000×2000×640 1800 380 5000 300 500 2 3900×2000×640 1850 350 4800 300 500 3 3900×1800×630 1900 320 4500 280 470 4 3800×1800×630 1950 300 4200 280 470 5 3700×1800×620 2000 280 4000 250 450 6 3600×1800×610 2050 250 3900 250 450 表1(尺寸单位:mm) 【方案设计】 一.举升机构 设计要求: 1.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max见表1。 2.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见表1。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max不得超过1.2a。 3.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 方案一:平行四边形举升机构 如上图所示机构,CBEF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杆BC在液压油缸的带动下绕C轴转动,从而完成车厢的举升和下降。 优点: 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和维修; 2.能够保证车厢在举升和下降过程中保持水平,稳定性好; 3.液压油缸较小的推程能够完成车厢较大的上移量。 缺点: 车厢上移时,其后移量很大。为了保证车厢举升到最大高度时,其最大后移量不超过设计要求,需将杆BC、EF做得很长,甚至大大超过了车厢的长度,在工程实际中不能实现。 方案二:剪式举升机构 工作原理: 如上图所示,该举升机构是由长度相等的两杆AC和BD彼此铰接于E点;AC杆的A端和与水平的活塞杆铰接,并可在滑槽内移动;BD杆的B端与车厢底部为滑动铰接。 当活塞F右移时,车厢上升,同时向后移动;活塞F左移时,车厢下降,同时向前移动。 下面具体分析车厢的后移原理: 如上图,设AE=BE=a,CE=DE=b,举升前,举升后,则有 上移量: 后移量: 化简后得 可见,后移量与a,b的差值有关,故采用此种布置形式时,铰接点E不能为两杆的中点。 采用此种布置时,会使CD的距离较小,影响了车厢工作时的稳定性,特别是在车厢翻转卸货时,这种影响尤为显著。 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可将E取为两杆的中点,同时,为了使车厢在上移时能够逐渐后移,需要将C点换成滑动铰接,而D点换成固定铰接。 如下图所示: 最好用作图法将极限为之画出来。 此时,由于E为两杆的中点,故在车厢上移过程中,A与D,B与C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同时由于A点向后移动,故车厢上的D点也随之后移,于是整个车厢就向后移动。 设AC=BD=l,举升前,举升后,则有 上移量: 后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