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差异化防雷技术在配电网中的研究与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基于差异化防雷技术在配电网中的研究与应用
贺春茂 鲍成墩 陈蕴迪 周海峰
(国网苍南县供电公司 浙江 温州 325802)
摘要:本文通过对典型地形配电网雷击故障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形采取的差异化防雷技术策略,并结合苍南配电线路走廊地貌、地质条件制定了多套具有不同特点的防雷改造优化方案,以减少配电设备雷击损坏率,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配电网,差异化,防雷,策略
一、引言
根据苍南配电网故障分类统计,2012年至2013年间苍南县雷暴日中同期发生配电线路跳闸的概率高达75%,且在雷电活动时,柱上断路器、瓷瓶、避雷器、配变、架空导线等设备遭到损坏占45%,雷击故障居高不下,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巨大挑战,严重危害了配电线路供电可靠性和电网安全。为解决这一长期困扰的配网运行难题,苍南县供电公司组织精干力量成立防雷技术课题组,主要针对全县丘陵山地、平原、沿江、近海等不同地形开展基于差异化的防雷措施研究、应用试点工作。
二、配电网防雷现状分析
苍南县陆域面积1261平方公里,山海相接,地形多样,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65%。苍南雷害频繁,一年中雷暴日占比突出,且雷暴时间长、覆盖面广。防雷技术课题组通过对全县雷害数据进行专项监测,收集了不同地形雷电活动数据及配电网设备雷击损坏情况。从数据分析得出:苍南配电网雷害故障主要有跳闸、瓷瓶击穿、断线、配变烧毁、柱上开关烧毁等类型,尤其是线路跳闸、瓷瓶击穿、断线最多。其中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主要是感应雷造成,而植被茂密的山地或处在山腰地段的配电设备最容易遭受感应雷,位于丘陵地形的柱上开关接地电阻较高,其遭雷击的概率也成倍提高。
而位于高地的配电设备(如瓷瓶、线路)最容易遭受直击雷,甚至引起断线。其中雷击导致的断线故障大多发生在绝缘架空导线,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特性与裸导线的情况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在直击雷或感应雷作用于裸导线引起绝缘子闪络时,接续的工频短路电弧弧根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导线表面不断滑移,不会集中在某一点灼烧,因此不会严重烧伤导线;而绝缘导线则不同,雷电过电压引起绝缘子闪络并击穿导线绝缘层时,被击穿的绝缘层呈一针孔状,接续的工频短路电流电弧受周围绝缘的阻隔,弧根只能在针孔处燃烧,在极短的时间内导线就会被整齐的烧断。而绝缘导线施工过程中剥皮安装的地方,没有进行很好的绝缘恢复形成了积水的地方,也是容易受雷击断线的隐患点。
三、基于差异化防雷技术策略的应用
(一)在山区使用耦合地线提升配电线路耐雷水平
耦合地线一般在输电线路上使用,考虑到苍南山区地形中较多数线路存在大量的树木毛竹,以及在山腰地形地带,遭遇感应雷导致线路跳闸的概率极高,且往往没有形成故障点,给跳闸后故障查找带来巨大工作量。为解决这一难题,课题组提出在山区山腰地带和毛竹树木旺盛的通道架设耦合地线,即在最低导线下1米处架设耦合地线,使其与上方导线形成耦合作用,降低感应雷过电压提高耐雷水平。在苍南县的桥墩、矾山、马站、望里四个片区选择了8条10千伏线路进行施工安装,共计27个线段91档耦合地线。
(二)多种措施降低位于丘陵地带配网设备接地电阻
位于苍南县的桥墩、矾山、马站、钱库等区域较多地形的土质为砂砾石土质,土壤电阻率高。配变台区的接地电阻很大一部分超过50欧姆,最高甚至达到200欧姆,接地电阻偏高使配网设备的整体抗雷水平大幅降低。在以前,也曾实施了一些常规的防雷改善措施,如增
图1 耦合地线的安装
加接地极扩大接地体范围,在台区地下埋入碳,加入降阻剂等,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土质存在大量砂砾石,本身土壤电阻率高、接地极与土壤接触面积小,无法将雷电流很好得导入大地。
针对这一土质特点,为降低土壤电阻率,一方面我们选用了一种铜覆钢接地体替换掉原来的普通镀锌角铁,其基体为钢材外表覆上99.9%纯度的无氧铜,导电率大幅提升,可达到40%以上,传输频率大于1.67MHZ,而且铜层与钢材进行原子级结合,在土壤中抗腐蚀性能极强,铜的流失率仅为0.0045MM/N。铜覆钢接地体的使用大幅提升了雷电流引入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在台区土壤中加入一种高渗透、树脂凝胶状的GEM型高分子配变台区降阻抗腐溶剂和埋入低电阻率M型配变台区降阻接地模块。由此在接地体周围形成一个变化平缓的低电阻区域。低电阻率M型配变台区降阻接地模块以导电非金属材料为主接地材料,它由导电性、稳定性好的非金属材料、电解质、保湿吸湿剂和防腐金属电极芯组成。模块埋入土壤中后,与土壤紧密接触,大幅度地扩大了接地体的散流面积,有效地降低了接地电阻。通过这一措施共改善了65个配变台区和38台真空开关的接地电阻。
图2 施工现场
(三)采用新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