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明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四课宋明理学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韩愈李翱早期儒学复兴运动 韩愈认为佛教的教义和它的僧侣实践违背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纲常伦理,因此任由自由发展会破坏社会的伦理秩序.. 北宋前期像范仲淹这样的恶儒家知识群体的精神人格,不容忽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国家大事,民生为己任的情怀,感染了当时一代知识分子 也代表了北宋儒家人格的发展方向. * 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幕:儒学为何讲理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是儒道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 1.思想来源: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2.基本含义: 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是儒道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 1.思想来源: 第一幕:儒学为何讲理 材料1: ·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 。 ——宋·志磐《佛祖统纪》 一、儒学之困 ·五代,干戈贼乱之世,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 ——欧阳修《新五代史》 佛道冲击,儒学自身局限 社会动荡,儒学无法为政权提供合理化解释 北宋疆域图 北宋 辽 西夏 大理 吐蕃 材料2:近岁士庶之家侈糜相尚,居第服玩,僭 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北宋政权合法性的证明和文明正统性的需要 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较为普遍僭越礼制的现象 1.佛道冲击,儒学自身局限 2.社会动荡,儒学无法为政权提供合理化解释 3.北宋政权合法性的证明和文明正统性的需要 4.北宋重文轻武,实施相对宽松文化政策 5.大兴科举,书院教育的发展 北宋: 6.唐中期和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合一 7.北宋印刷术造纸术进步为思想文化传播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 运动 第二幕:儒学如何讲理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问题探究: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并理解二程和朱熹的主要观点: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观点二:天理即“三纲五常” 其实质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伦理观,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其中“理”。 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材料三体现了理学倡导什么样的治学方法,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含义:人们应以三纲五常约束行为,而压抑自己的人性。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材料四体现了朱熹什么观点,其含义是什么? 程朱理学 ①哲学观:“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 ③道德观:“存天理,去人欲” ③政治思想:“道统论”“正君心” 内容 影响 国内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 (二) 程朱理学 1、陆九渊(南宋):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 2、王守仁(明代) 心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 伦理观: 良知就是本心,心即理,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 。 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材料: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