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阳节教学设计

《重阳节》教学设计 果里镇闫家小学 薛振华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感受传说故事中的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教育小学生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重阳节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出示节日名称),春节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可以放假来庆祝。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板书:重阳节) 2.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老师也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二、重阳节的来历、传说 1.重阳节的来历 在中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数字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第一则:采自河南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 (1) 听完故事,你体会到桓景什么样的品质?你有什么收获?桓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想一想,从传说故事中你了解到几种流传下来的重阳节的习俗? 第二则: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 三、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纸鹞、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桓景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传说故事中流传下来的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不过这些习俗还有不同的说法。 (出示课件)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2.吃重阳糕: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做出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吃重阳糕的传说(视频)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3.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5.你还知道哪些地方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1)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