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建构思想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doc

基于整体建构思想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整体建构思想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整体建构思想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杨凤娟 天津教科院研究员王敏勤提出的“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 与西方建构主义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我又针对动量定理这节课,分步呈现课时知识树,明确本节课教学流程安排: “树”这一有机整体,干、枝、叶层次分明(用颜色分层更突出),生动、直观,比一般的框图更容易形成系统整体概念。 二、开发通用工具,凝聚众“形”之“神”,用方法统领知识,使学生一通百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整体建构思想强调通法的探究——即:通用工具的研发,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认为“低水平的老师教知识、高水平的老师教方法”。通用工具是整体建构思想的“灵魂”。如何获取通用工具?我在教学实践中本着从“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的思路,先通过归纳找方法,再用找到的一般方法去解决不同表象相同本质的问题从而验证所用的方法。 仍以《动量定理》教学为例。生活中缓冲做法比比皆是,外形各异:摩托车头盔里面有海绵垫、装箱的苹果外有网罩,运输电子器材,箱内要加泡沫隔板等等,如何应用动量定理更科学、更准确地解释诸如此类缓冲现象?我的方法是,先进行实例分析:带领学生回顾引入时的猫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猫不惧高的原因;设计学生实验“相同的粉笔,不同的命运”,布置学生探究“命运”不同的根源;对接篮球动作进行剖析。在实例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排除现象表象的干扰,捕捉到不变量ΔP,得出解释缓冲现象的一般思路:在P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延缓作用时间来减小相互作用力,再去解释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缓冲现象。 应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计算的“题面”也是多种多样:从物体落在钢板上、蹦床上、高空蹦极等竖直方向的运动,到水平面上的多段运动,可谓异彩纷呈。教学过程中,先分析例题,总结出方法树,再用得出的一般方法分析 “题面”不同,而“题根”相同的问题,以验证通用工具。附:方法树如下。 比通用工具更具体的方法,称之为解题“妙招”,也可称之为“特技”,是对通用工具的深化和补充。到底“特技”指什么?下面以笔者《动量定理》课例中的一例说明:笔者对于简解多端运动问题如巧选过程给出原则:“过程要选巧,整体比较好,细节对准确,简明又高效”,并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追求动量变化ΔP为0-0的形式,找不出两个0就找一个0,一个0也找不到,至少要能求出“初、末态动量”,如果你选的过程连“初、末态动量”都求不出,那就证明你的过程选错了。这就是巧选过程的“特技”。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无涯而规律有形,教师应培养学生举三反一的意识和方法,研发出更多的通用工具,包括特技,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学得轻松学得好。 三、化“零”为“整”对知识进行比较,相关的带有共性的知识划归成块,化繁简 化零为整 去伪存真 化虚为实化繁简化零为整去伪存真化虚为实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