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研究_以ST金泰为例
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研究:以ST金泰为例□陈涛(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一、债务重组概述与文献综述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在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的同时也改善了不合理的债务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和争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1998年6月12日,国家财政部发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成为一些上市公司获取不菲的债务重组利润的机会。针对1998年后出现的大肆盈余管理的问题。国家财政部在2001年1月18日修订的准则里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非营业外收入。并且,在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时候,债权人要以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不再确认重组损失。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依然存在。2006年2月15日,再次修订的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直接算进当期损益。这样,一些实际营利很低的上市公司就利用债务重组收益包装了利润。债务重组再次成为了*本文受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GD10CGL03)、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编号:GD13XGL05)的资助。收稿日期:2014—5—21作者简介:陈涛(1978—),男,博士,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103[摘要]债务重组是我国企业解决债务纠纷的重要手段,既有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扭亏为盈而获得重生,也有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谋取巨额利益。本文以ST金泰为例研究债务重组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在实施债务重组后相关财务指标大部分没有改善,只有营运能力指标有所改善但也不能维持。企业应当注重提高自己的生产运营能力,靠债务重组来盈余管理并非长久之计。[关键词]债务重组;盈余管理;财务业绩[中图分类号]F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744(2014)04—0103—04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研究:以ST金泰为例2014年第4期亏损公司扭亏为盈,避免退市的工具。国内外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Gilson等(1990)研究发现在公司处于困境时,股东会偏好采用自愿性债务重组来避免进入正式破产程序[1]。国内的汪静等(2010)研究表明对于一些无力还债的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可以使上市公司实现会计数字上的扭亏为盈,但其实并没有显著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2]。而樊懿芳与纪岩(2009)的数据研究说明避免亏损是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主要目的[3]。齐芬霞与马晨佳(2009)[4]、严玉康(2010)[5]以及朱熙(2010)[6]都分别对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都是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的确存在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存在。二、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以ST金泰为例ST金泰全称为“山东金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码为600385,属于化学制药行业,公司于2001年7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交易。ST金泰2006年的净利润为-10166万元,而到2007年突增到596.6万元,2008年的利润表上净利润再度下降到-2686.3万元。为何净利润波动如此之大?按照2007年山东正源和信会计师事务所对ST金泰审计后出具的《关于山东金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通过债务重组实现盈利的说明》可看到其债务重组事项主要由: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免除部分债务1500万元,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免除利息989万元,工商银行济南高新支行免除利息488万元,总共2977万元。按照相关规定,ST金泰将2977万元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了营业外收入。2007年的营业外收入为3193元,2006年的营业外收入为95元,巨大利润增幅是债务重组的“功劳”。(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表1显示ST金泰在2006到2011年的流动比率都远小于1,而同期同行业的流动指标多在1-1.5的区间内,反映出ST金泰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很弱。ST金泰在2006到2011年的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的情况类似。速动比率远小于l,同时期同行业的速动比率指标大多在1左右,反映出ST金泰的即时偿债能力很弱,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变现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很弱。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为好,而ST金泰的现金比率与20%的标准相差甚远。ST金泰现金比率过低,面临较高的风险,不能按期支付借款利息、偿还到期债务,或者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及紧急情况下现金的需要。表1短期偿债能力相关指标(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反映了企业偿还非流动负债的能力。从表2看出,2006到2011年ST金泰的资产负债率都相当高并且一直上升,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股东权益为负,说明借款负债相当多,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