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doc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 ——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 (概论 部分) 叶 平※ 一、聚焦课堂教学,推进新一轮课例研究 1、湖北省校本研究协作课题的重要启示 (1)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 ——“两个基本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实施五项举措 ① 推进行动策略——推进校本研究六大策略; ② 创新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内容,构建学习型组织; ③ 重构教研文化——让教师活出生命的意义,让学校从内部发生变化; ④ 打造研修平台——构建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教学应用平台 ⑤ 形成研修成果——以自增长方式,构建新课例研修教学资源库 (3)进一步推动校本研究的深入发展 面上推广(扩大参与面);点上深化(推进新课例研究实验) 2、聚焦课堂教学与新课例研究实验 (1)进一步深化校本教学研究 全国第四届“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校本教学研究” ■中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和问题(朱慕菊):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环境的标准;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教育内容的课程资源。 □教学组织:为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参与设计机会;教学策略的选择;互动的意义;引导合作学习,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与指导;对权威的认识,对民主的理解。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科书对课程标准的呈现;教科书内容设计与实施要求 □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和开发者;开发、搜集和使用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下传递和共享课程资源。 □教学评价:对学生理解水平的观察与判断;内容选择与呈现的适宜性;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宜性;教与学互动的有效性。 ■当前,我们特别需要在理解“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开发课程资源”和“加强课程教学评价”上,做出实质性的探索和努力。 (2)聚焦课堂教学与课例研究 ■ 聚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课例”和“课例研究”予以反映。 ■ 基本认识 ——教育科学是“启示科学”,“上课”不可被复制,只能受到启示。“课例”就是把“上课”的设计、实施过程和结果以描述的方式记录下,为自己和别人提供各种启示。 ——课例研究不仅要“重过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也要“重结果”(形成给自己和他人以启示的范例,即新的教学课例)。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用新课例将课堂教学导向有效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课例呈现的不是某一种僵化的模式,而是强调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的多元化、多样性,重点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 ——课程资源本身并不能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是教学课例。教师研究资源的重点不是开发课件和教学素材,而是强调如何应用课程资源,同时开发和共享合适的情境资源和评价资源等。 (3) 教学课例和课例研究的拓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课例”就是在课堂教学研究(即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以描述和再现方式,获得问题解决的范例(例子),它涵盖了上述课堂教学研究的各项内容。 表1-1 从新课程课堂教学需求角度重新定义课例和课例研究 课例类型 说明 1、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课例 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2、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 在具体的有逻辑联系 3、课程资源应用方式的教学课例 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应用示例 4、“如何上好某节课”的教学课例 多元化多样性教学模式应用示例 二、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法 (说明:由于目前获得的资料有限,以下蓝色文字内容主要引自罗杰斯教授的PPT讲稿《当前学校课程的演化——如何协调学习质量和教育公平》。其余内容均为我们的理解和思考,以及根据我国中小学实际情况,提出的实验研究建议。)联合国教科文首席专家·罗杰斯(X.Roegiers)教授引导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进步”的旗号,被引进学校,号称面向所有学生,但实际上只能针对学习优异的学生)。 ——学校加剧了“不当成功”和“不当失败”。 (2)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将改革的新事物引进学校过于迅速,且缺乏实施的必要条件(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学生中心、合作学习) ——学习被“雾化”得过于琐碎,缺乏意义关联(例如:从满堂灌→满堂问) ——评估标准只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为其本身而评估,而是作为可以支配的资源解决具体的问题;目前的考试并不能评估学生的能力,而只是用来说明学生的产出值和老师的期待值之间的差距)。 (3)问题引发的后果 ——教学者变得无所适从:他们并不能很清楚知道应该以何种方式来组织教学。 ——对“参与性的教学方法”理解有所偏差,导致教学者削减“教”的角色,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参与。但实际上,只有最优秀的那部分学生能参与进来。 ——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