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科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朝的科考

第四讲 唐代传奇小说中的唐代科举制度 所谓科举,也就是设科取士的意思。封建朝廷按照不同的需要,规定不同的考核内容,设置一定数量的科目,使士子文人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志趣,分别选择一种科目,通过考试而进入仕途。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王朝所需的治理人才,是隋开始而在唐定型的一项政治文化制度,深刻影响着当时知识分子的人生、思想、情感,唐小说中自然也有大量反映这方面之作。 科考牵扯着士人的神经 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很多都和科举联在一起,五代时王定保的《唐摭言》(此书写成于唐亡后不久,记述唐代科举制度掌故,每卷分若干标题,每个标题下或作综合论述,或分记若干有关故实,大致前三卷汇录科举制度掌故,其余十二卷按类记叙科举士人言行)“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太平广记卷180贡举三: 苗缵 苗粲子缵(zuan)应举,而粲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临试,又疾亟。缵乃为状,请许入试否?粲犹能把笔,淡墨为书曰:入!入!其父子之情切如此。其年,缵及第。 老父卧病在塌,为了家族门第不坠,父子俩以赶考为第一要务。 《唐摭言》内载一则故事: 公乘亿,魏人也,以辞赋著名。咸通十三年,垂三十举矣。尝大病,乡人误传已死,其妻自河北来迎丧。会亿送客至坡下,遇其妻。始,夫妻阔别十余岁,亿时在马上见一妇人,促縗跨驴,依稀与其妻类,因睨之不已。妻亦如是,乃令人诘之,果亿也。亿与之相持而泣,路人皆异之。 背井离乡,与家人音信不通,考了将近三十次,夫妻分离,凄惨不堪。 太平广记: 李义琛 武德五年,李义琛与弟义琰,三从弟上德同年三人进士。义琛等陇西人,世居邺城。国初草创未定,家业素贫之,与上德同居,事从姑,定省如亲焉。随计至潼关,遇大雪,逆旅不容,有咸阳商人见而怜之,延与同寝处。居数日,雪霁而去。琛等议鬻驴,以一醉酬之。商人窃知,不辞而去。复先赠以稻粮。琛后宰咸阳,召商人。与之抗礼亲厚。位至刑部侍郎雍州长史。义琰相高宗,上德司门郎中。 二、科考的大致情况 1.考试科目:明经、进士与制举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通常所说的唐代科举名目,主要就是明经、进士和制举,前二者每岁举行,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举、制科,制科的名目极其繁多,约有五十余种。 唐前期秀才科是美称,要求很高,一年也就录一、二人,考的是时物策,标准高、录的人少,而且还出现州县地方当局选送的人员落榜、地方长官受罚的情况,所以参考的人愈来愈少,在永徽二年(高宗时)停止,后来在开元二十四年有复行,但人气不及进士科,主考官也无兴趣,录的人数又极少,后又停止。不过由于它在唐代的前期名气大,所以后来的进士科也被称为举秀才了,当然,秀才也被用来指称一般的读书人。 2.举子来源 :生徒、乡贡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一般来说,士人要还本籍参加乡试,不过中唐开始,也可以在别地应试,由该地政府送举。每年十月份地方政府送乡贡举子入京(随贡品一起解送,因举子也是贡品,到京后在元旦得到皇帝接见,表示收取)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唐代贡举一般在长安,有时在洛阳,也两地同时进行的。乡贡在录取中比例不大,但唐中期始,京兆府送的举子登科希望值很高,位列前十的,如果揭榜时有多个未中的,京兆府可以去文考试院问原因。其他的地方政府就不行了。以至于出现省试时只要看到是京兆府荐送的前几名,就一概录取。这样京兆府乡试第一的解头,就成为人们羡慕、争夺的对象。据载整个唐代,京兆府第一而省试不第的,只有九人。 《集异记》卷二“王维”篇争夺解头: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臬声称籍甚,客有出入公主之门者,为其地,公主以词牒京兆试官,令以九臬为解头。维方将应举,言于岐王,仍求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新声之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至吾。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乃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攜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令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行,公主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