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文复习+课外阅读知识点-.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文复习课外阅读知识点-

课内阅读汇总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3.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4.理解句子: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3、白杨 《白杨》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白杨,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白杨就是比喻扎根边疆、无私奉献边疆的建设者。 理解句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5、古诗词三首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 三首古诗词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6、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我们曾学过她关于读书方面的文章《窃读记》。 2.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写出了作者童年自由、快乐、幸福的生活及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向往。我们曾学过她的《火烧云》。 童年的发现 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如: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10、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理解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以否定的形式婉转的回答,显得幽默有礼貌。 11、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2、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14、再见了,亲人 1.《再见了,亲人》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 以谈话的口气叙述,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最后用反问句结尾。 3.句子理解: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