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doc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的文学巨匠,其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最为著名。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妙用比喻、夸张进行肖像描写; 2.学会通过描写外貌和眼睛,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作者简介: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伟大的悲剧》《罗曼·罗兰》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正字音,清障碍 鬈( )发 黝( )黑 炽( )热 粲( )然 锃( )亮 颔( )首低眉 正襟( )危坐 广袤( )无垠 髭( ) 髯( ) 鬈( )发 鬃( ) 鬓( )毛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散文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手法? 外貌描写 2.由“表”及“里”,将课文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描写的内容。 一、(1—5)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平庸丑陋。(外表) 二、(6—9)着重刻画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精神) 五.自主学习1: 阅读“外表”部分 1.第一部分5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写他的面部轮廓、结构。 写他的面容、表情。 写他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写他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2.齐读第一段,这一段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分别写了托尔斯泰的哪几个部位? 概括须发特点的词语是: 3.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植被”是什么?“空地”是什么?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一段还有哪几个比喻句? 4.指出托尔斯泰下列部位的特点: 额头: 皮肤: 鼻子: 头发: 耳朵: 嘴唇: 5.第四段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平常:从穿戴方面看、从职业方面看……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 强调托尔斯泰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表明 “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老师提示: 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6.第5段写拜访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7.拜访者见到托尔斯泰的感受如何? 师: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生:?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找出第五段描写拜访者心理的句子,作者生动的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渡段。? 自主学习2: 阅读“精神”部分 1. 1.第二部分6~9自然段各写什么内容? 2.第6段有哪些比喻句? 3.第7段有一句话可以作为中心句,它是哪一句? 4.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该怎样理解高尔基这一评价? 六.合作探究: 1、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丑陋的外貌?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3.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 明确: 1.先抑后扬,写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表是为了反衬托尔斯泰富于洞察力的眼睛和高尚的精神世界,伟大的灵魂,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翁的崇敬、赞美之情。 2.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们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贫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