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6-云南的歌会(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云南的歌会(教案)

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沈从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感知课文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美。 二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云南地方的风俗图片) 云南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那里四处都环绕着青山绿水,是一个清新美丽、充满灵气的地方。云南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而少数民族的人民总是与歌为伴,以舞为乐,每逢聚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云南的歌会又有哪些独有的美妙之处呢?从湘西地区的灵山秀水中走出来的沈从文先生,以其明净而俊逸的文字,带我们踏上了云南这方净土,去聆听天籁般的山野歌声。那泥土的清香、山风的清新、野花的芬芳,都夹杂在歌声中扑面而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云南的歌会》吧! 二、资料简介 1.作者简介。 2.云南民歌简介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听课文录音范读,要求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明确: 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唱歌,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3)读完本文,云南的歌会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学生讨论明确:印象:淳朴自然;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作者之所以对云南歌会感兴趣,是因为作者于歌会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于是赞赏之情于笔端汩汩流淌而出。 (4)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②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明确:这是一个发散性问题,答案不强求一律,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细致分析、体味,切忌泛泛而谈,架空分析。 第①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 第②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第①段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第②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四、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我们要反复品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课外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及当地的民歌民俗。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云南的歌会》,理清了文章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文章首先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合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生答)看来,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云南的歌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更深层次地探究课文。 二、研习课文,精读探究 1.赏读“山野对歌”。 (1)概括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描绘山歌对唱的场面。 (2)“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明确: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3)“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相照应,因此,这里的“多”字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