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务本求实做完善课程改革的促进者
务本求实,做完善课程改革的促进者 ---当前课改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有关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课程教学研究部 李嘉骏 邮编:100088 电话:010-16号 010- E-mail:jks.Lijiajun@cnier.ac.cn 一、找准位置,做完善课程改革的促进者。 一套好的课改方案,只是一个平面的蓝图;只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变成鲜活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程。 目前发展中的不平衡,客观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等、靠、要,冷眼旁观;甚至是冷嘲热讽,全面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这是国家行为!我们是国家的工作人员!! 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靠我们自己。凭着对学生负责和我们的职业良心,去努力探寻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 “务本求实 做完善课程改革的促进者”应该是当前自己所要选择的位置。 ⒈课堂教学中的明显变化⒉深化课改的实施,面临严峻挑战。 发展中的不平衡,不配套,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的大问题。 因为:客观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 ⒊当前我们每一位都会遇到: ⑴新理念和对课改方案的解读问题, (对新课程思想的建构问题); ⑵对惯性的教学行为作痛苦改造并习得新教学能力问题,(自身教学行为的建构问题); ⑶用教学新行为作用于学生而产生的众多鲜活而复杂的问题,(新的教与学行为在互动中的双重建构问题)。 我们该怎么办? 4、苦练内功,提高真功夫。 “苦练内功,提高真功夫” 是解决课程实施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关键是求真务实,返璞归真。 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真功夫表现在课堂上。 ⒍专业化研究型骨干教师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⑴基础能力 ⑵扩展能力 ⑶创造能力 ⑷实践能力 二、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有关问题。 ㈠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 1、是否有后劲? 也就是看本节课能否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要“创造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这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核心标准。 具体讲就是看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能否注意增强学生**意识, 指导**方法。 2、做到“三实” 朴实…… 扎实…… 充实…… 作为数学教师该怎么办? ①树上有10只鸟,打死一只,还剩?只。 ②鱼缸里有10条鱼,死了一条,还剩?条。 学生是这样解答的:10-1=? “10-1=0” “10-1=10”, 从激励性角度考虑,鼓励这种发散性思维可以,但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说明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10-1”。 应把数学的基本思想告诉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即: “10-1=9”。 这种抽象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放弃数学中基本内容的教学,只简单地鼓励学生发散,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应该注意“数学学科的特点”要处理好“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 当前,应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 ㈢关于完善思维方法的问题。 ⒈当前影响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是理念,不是管理,不是责任感,而是需要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 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个最为重要的实质问题——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完善…… ⒉不偏激,不绝对,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 正确区分部分与整体、微观与宏观、 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等的辩证关 系,从整体中把握部分。 ㈣关于基础知识的教学问题1、日本:目前调整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创造新义务教育”的核心词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日本几十年来教育改革强调的重点都有所不同,表现了对质量问题的高度关注。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着眼点是:培养扎实的学力 2.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吗? 有知识的人,必然就会有力量吗? 是否还要一种合适的转换,它才会变成力量? 在何等条件下,知识才会真正有用、有力,并创造出积极的价值!关键在哪儿? ⑶思——是智慧的原点 要有乐于思考的意识。 ⑷思的核心___独立思考。 拙娘巧女。 3、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最基础的知识要做到准确、熟练4、减轻过重负担从研究入手为学生打下终身享用的基础,要敢于要求。 ㈤关于创设教学情境的问题 △情境并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的情境。 △在学生学习起始概念时,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是适宜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应该更多地接触数学问题的情境。 △关键是要处理好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数学逻辑体系的关系。 ㈤关于主体发挥与教学秩序问题 ⒈“活而不乱” 课堂教学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