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调护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心理调护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心理调护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 唐云菊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 315800)   【摘要】目的:探讨用中医心理调护的方法来预防心身疾病的反复发作。方法:将80例心身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辅以心理调护,对照组40例进行内科治疗,监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再次住院情况。结果:中医心理调护对心身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心理调护 心身疾病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6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社会与生活中诸多矛盾的增加,人际关系复杂化,人们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心身疾病呈现出高发病率趋向。所谓心身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胃溃疡等人们熟知的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心理因素是发病的诱因之一,更是促进加重病情的因素。实施精神调护,可以舒缓压力,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现将40例心身疾病患者实施心理调护的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们从2011年3月~20012年3月内科住院病人中采用不同的时间段,共选取80例心身疾病患者,随机分组,40例作为观察组,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5.8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4.5岁;疾病种类:其中原发性高血压20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8例,胃溃疡16例,支气管哮喘7例。   1.2心理调护方法:(1)应用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帮助患者进行人格的塑造;(2)“动形怡神,形与神俱”,合理安排生活,调节饮食营养,注重劳逸结合,保证身体健康,精神才能健旺。(3)注重修身养德,陶冶性情,调节情志,合理疏导,帮助病人纠正不良行为和改变认知方向。   2 结果(见表1)   两组心身疾病患者再次住院比较(例,%)   组别 n 3个月内 6个月内 9个月内 12个月内   观察组 40 36(90) 2(5 2(5) 0   对照组 40 20(50) 4(10) 6(15) 10(25)   表1资料经秩和检验:u=3.3114,p=0.000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中医认为,健康就要“阴平阳秘,精神乃至”[2],既不能过于阳刚,性情急躁,急于求成,心烦易怒,又不能过于阴柔,性情压抑,忍气吞声,抑郁寡欢,敢怒不敢言,性格平和,心态平和,心理免疫力就强。中医调护对治疗心身疾病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在住院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患心身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和改变认知的工作,进行人格的塑造,还可以通过中药调和气血阴阳,来调整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例如冠心病患者多脾气急躁,应培养他们改变自己的性格及对物体的认识[3],如治疗时可采取情景假设,给冠心病患者半瓶水,鼓励他们设想这半瓶水能干什么,能坚持几天,在这几天里他们应该怎样会争取找更多的水,如求人、榨汁等取水方法,以此来改变冠心病患者眼界小,只关注这半瓶水能喝几天,因为压力太大而失去解决问题的性格缺点,还可以配合疏肝理气等中药让急躁易怒的病人变得心平气和。   3.2中医强调对心身疾病要“先治其心,后治其身”,重视情志活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七情太过,情志异常,不仅可直接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而发病,也可损伤人体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调节情志,合理疏导”,就是要做到当面临巨大的情感压力时,及时适当地发泄情绪,可以缓解紧张,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所以应当怒则怒,当喜则喜,过分压制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日久必然使气血失和而为患,有的时候依靠自我心理调节难以完全化解恶劣情绪,可以配合心理疏导,调整其心理状态,使情志得以调畅,心理得以平衡,也可用“移情变气,情志相胜”的精神调护方法,以达到调摄情志的目的。   3.3《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精神的安定饱满依赖于脏腑机能的协调气血津液充盈和畅。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呼吸放松、意念放松、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健身,达到形神共养,形与神俱的养生目的。另外,依据“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制定顺应自然,四气调神的养神方法,即春日宜精神舒畅,夏日宜精神饱满,秋日宜精神安宁,冬日宜精神内敛,以更好地适应四时气候的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