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热温度为720士10℃是较合适的。喷瓷管道的生产实践也证明该温度是合适的。
3 2氮气保护的作用
氮气保护的作用是将预热区、喷涂区、封孔区用充满氮气的环境保护起来,以隔绝大气
中的氧,防止高温下氧气对产品的危害作用。由金相观察得知,无氮气保护时涂层质量较差,
气孔较多,釉层气孔主要分布在金属与釉层的交界部位,气孔呈规则球形,有的包裹于釉层
中。有氮气保护的涂层致密,气孔甚少。无疑气孔的存在与分布将对涂层结合性能产生危害
降低结合强度。抗热震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把加工好的试样分成二组,在电炉中加热
到200*c,保温20min,取出立即用20℃水急冷,第一组试样如无损坏,再以20℃的间隔递
增,直到试样出现可见裂纹或剥落为止。第二组试样如无损坏重复进行,观察测定爆瓷率。
第一组试样测试结果,有氮气保护的喷瓷试样480℃时瓷层剥落:无氮气保护的喷瓷试
样360℃时瓷层剥落。第二组试样剥瓷率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热喷玻璃涂层的
抗热震性较好,加热到480℃急冷喷瓷层才剥落,但是有无氮气保护对涂层的结合性影响很
大,无氮气保护时,试样抗热震性降低。
表z 喷瓷试样涂层爆瓷率测试结果
从第二组热疲劳试块的损坏表面看,面釉剥落后,底釉层似粘附在基体表面上,但不平
整,而是凹凸不平,有许多裂痕。这说明底釉对热疲劳的抵抗力高于面釉,从釉层的成分看:
底釉Si02含量(31.26Yo)高于面釉(27.71军),且含有1.0%的NiO,而面釉不含NiO.镍可以增
强釉层与基体的润湿性,使二者结合强度增大,而Sio:则是作为 “加强筋”对涂层与基体界
面以及涂层粒子之间进行强化。微观上,在外加应力作用下 (热应力)发生玻璃相晶界的滑
动和晶粒转动。由于材料具有 “软晶界”和 “硬晶粒”的特点,玻璃相晶粒基本上不发生变
形,宏观变形大多是通过晶粒转动造成的挤入排出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裂纹
常被粘滞玻璃相 “焊合”,但当变形量较大时就可能产生多条微裂纹,而喷涂缺陷如空穴的
存在会加速微裂纹的产生。当变形量进一步增大时,各微裂纹将发展为主裂纹而导致迅速断
裂。
3.3热喷瓷层相分析
热喷瓷层的性能与其相结构有着密切关系。表面X光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热喷瓷
层中发现析晶相(Na2MOO,(Moo,)y)的存在,但是表面瓷层主要为半透明玻璃态(见图U。
3.4界面形貌SEu观察
喷瓷管道的热喷涂工艺把金属基体、底釉、面釉三者牢固地结合起来,它们的物理化学
性能不同,又可形成不同相互渗透层:1.金属层;2.金属与底釉的密着层:3一底釉层:4.底釉
与面釉互渗层:5.面釉层。各层间界面形貌见图2.SEM形貌观察表明,基体金属Q235组织
仍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其与底釉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密着性良好的密着层,提高
了玻璃涂层的结合强度。底釉与面釉互渗熔融良好,见图2(b)。
1000
强
度 Soo
C
p
S
2牙/度
图、热喷涂层X射线衍射奋
图2热喷徐层SEM观察
(a)金属与底釉界面 1000 (b)底釉与面釉界面 10OX
4.结论
(1)用氧气一石油天然气火焰在碳钢管道表面热喷玻璃釉料可以获得耐蚀的喷瓷管道。
(2)试验证明720℃预热、氮气保护时,热喷汾县均匀、无裂纹,密着良好。预热 温
度太低涂层出现网状裂纹,太高则涂层表面出现针孔。
(3)热喷涂层相结构主要为玻璃态,有少量Na2MoO,(MoO3)r晶相存在。与金属基体结合
良好,未发现裂纹。
参考文献
喻家庆王茂才,材料科学进展,1993,7(6卜526-530
I.A.ASHCROFT,B.DERBY,JournalofMaterialScience,28(1993):2989-2998
喻家庆,腐kt科学与防护技术,1995,7(1):86
V.BOUSE,R.KUZEL,TheVitreousEnameller,1987,38(1):6-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