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护理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如何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护理体会
马素林 常莉华
(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病区 2254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95-02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是衡量一个护士基本功的标准之一。想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不光要做到一针见血,还要尽量达到“无痛”穿刺。下面谈几点如何减轻静脉输液的疼痛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用本科室2013年10月—2014年5月400例神志清醒患者,能正确表达疼痛反应。年龄18到60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和实验组200例。
1.2 方法:两组均选用上海金塔医用器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7号头皮针。穿刺部位均为手背或腕部 输入液体均无刺激性。
1.3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7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3 讨论
3.1 大部分患者对静脉穿刺都有一定的紧张恐惧心理。疼痛出现与否、强度如何与机体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微笑交谈分散注意力,通过放松技术和呼吸调节技术去控制疼痛的感知成分。使其负性情绪得以缓解,痛阈值进一步提高。
3.2 减轻表皮刺激和血管损失是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关键[2]。斜刺法是从静脉侧方0.5~0.8cm处刺入皮下,向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对皮下组织及神经末梢的刺激增强,增加了对肌纤维的牵拉和损失,疼痛感增强.并且斜刺时针尖几乎与静脉壁呈平行状态,穿刺静脉时,静脉易向一侧滑动从而降低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直刺法是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再稍进一点,过程不要停顿,一气呵成,时间不超过1秒。针尖与皮肤表面的触点面积相对减少,皮肤受损范围小,疼痛明显小于斜刺法。
3.3 前后持针柄法是右手食指与拇指持针柄的前后缘,依靠手指关节运动。精细操作时手指关节比手腕关节灵活,穿刺力度好把握,进针角度好调整。上下拿针柄法是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针柄的上下面。依靠的是手腕关节活动。进针时食指垫在针柄下,进针角度过大,见回血后要挑起血管再平行进针,疼痛感加大,浅表血管也易刺破。或有些护理人员见回血后再更换手法,变成前后持针柄法,穿刺速度变慢,痛觉作用时间延长。上下持针法不能暴露针梗的尾部,对于血管瘪的患者不易及时观察有无回血,易刺破血管。
3.4 临床固定皮肤时常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暴露。握拳时掌指骨隆突明显,操作者不宜控制进针角度。握拳时还可使皮肤横向走向,加大进针阻力,不利于穿刺。且由于手背肌肉拉紧,导致血管扁平,多数静脉处于骨缝间,皮下深处,不易看清摸清。影响了穿刺成功率,加大患者的痛苦,握拳还可影响手指的动脉血流入及静脉血回流。进针时若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的回张,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突出血管外造成外渗现象。手握法是穿刺者左手握住患者五指下面,使掌关节和腕关节呈微弯曲状。或穿刺者可以用左手将患者穿刺手背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此法操作灵活,可根据选择的穿刺点随时调节,易固定血管。穿刺者握紧患者五指还可挤压指端静脉,使血液快速回流,手背血管充盈明显,便于穿刺。采用手握法穿刺时针尖斜面稳定,不易滑出血管外造成渗漏现象。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3.5 传统的进针角度是15-25度,而增大针头与皮肤的进针角度容易穿刺且由于穿刺角度增大,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相对较小,皮肤受损范围小,作用于针头的压强增大使进针速度加快,缩短了针头在皮下接触时间,减轻了疼痛或达到无痛。以45deg;~60deg;为最佳进针角度。但对于血管表浅、管径小、血管壁薄、血管充盈不明显者进针力度要小,角度要小于20度,进针速度要慢,以防刺破血管引起皮下血肿。
3.6 在不同部位穿刺往往会导致疼痛感的差异性.手背正中静脉穿刺时疼痛最轻,腕部桡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明显,两组差异明显。腕部桡侧皮肤厚而坚韧,进针阻力大,进针速度慢,局部机械损伤刺激性大,致痛物质释放增多,疼痛发生率高[3]。而手背皮肤较薄,进针阻力小,进针速度快,局部刺激性小疼痛发生率低。还与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张力大小有关。皮肤痛觉纤维大多数分布于皮肤表层,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桡侧的触点多于手背触点,所以穿刺时疼痛明显。
3.7 传统拔针方法,输液完后,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使血管壁受压,针尖斜面对血管壁产生了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疼痛因子。另一方面按压血管和针梗产生一定的摩擦力,按压越紧,产生的摩擦力越大,疼痛越明显[4]。无痛拔针法不关闭调节器开关,先分离胶布,速度要慢,轻压针柄,并顺着毛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