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县的历史建筑.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中县的历史建筑

臺中縣的歷史建築 一、白冷圳 1.建造沿革:1913年(大正2年),日人在臺中縣新社鄉成立大南蔗苗養成所,供應全臺的甘蔗種苗,因無固定之灌溉水源,所以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於1928年興建白冷圳,由技師磯田謙雄先生設計,歷時3年半,於1932年5月完工,全長16.6公里。主要構造物有大小隧道22座、渡槽(水橋)14座及3座倒虹吸管等水利設施。 2.經過的地區:從大甲溪上游的白冷高地(海拔554.99公尺)的進水口,經和平鄉的白鹿、新社鄉白毛台、麻竹坑、河排、馬鞍龍、抽藤坑、山豬湖、新六村,最後抵達水圳終點新五村圓崛(海拔531.5公尺)分水槽,再經由圓崛區分大南及馬力埔兩條支線流往新社各灌溉區域。 3. 「921地震」之後:新社鄉民為了白冷圳的重建修復,成立了「白冷圳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在鄉民及立委的奔走下,2001年4月立法院通過第一期復建工程經費四億五千五百萬,2001年9月臺中縣文化局將白冷圳列為臺中縣重要的歷史建築,2001年11月11日正式斷水施工,第二期工程經費2億2千萬元,也在2002年8月施工。 4.相關景點-白冷圳制水井 白冷高地位於和平鄉天輪村,潺潺的大甲溪溪水由入水口灌入白冷圳的制水井,整條圳的水流由此水閘門控制,經由一號隧道送水。 白冷吊橋 從東勢入中橫公路往谷關方向至22公里處,可到水入口的白冷吊橋,吊橋兩頭為白色之橋柱,兩側各由161根紅色的鋼索建構而成,橋長度158公尺,寬2.5公尺,可供一部汽車通過。 白冷圳二號倒虹吸管 白冷圳最具價值的為二號倒虹吸管,總長為346.9公尺,高程8l公尺。從中橫的龍安橋往新社方向而行,即可看見此座跨越山谷的長管。倒虹吸管是利用「連通管原理」,並非虹吸管原理,本身亦無真空作用,而是利用不同深度的水之同一水面承受壓力的不同,促使水因而流動,因此在名稱使用上並不完全正確,「倒虹形連通管」名稱較「倒虹吸管」更為合適。 水橋(5號渡槽) 二、豐原萬選居 萬選居,俗稱「翁仔社張家古厝」,是巴則海族岸裡社首任通事張達京的故居,建造於1873年(同治12年),以建築而言,屬閩南式四合院多護龍之建築,但張家祖先來自廣東潮州大埔縣,所以建築格局上頗有客家人特有的「夥房」防禦功能。 1.張達京簡介:張達京在1720年前後,自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來到臺灣的半線地區(今之彰化),後來來到巴則海族岸裡社(今神岡鄉),剛好該社發生流行病,他為族人施藥治病,得到不少岸裡社族人的信任,土官阿莫以女妻之,共娶六室,俗稱「番附馬」。1725年(雍正3年),張達京擔任岸裡九社中的五社總通事,並於1731年(雍正9年)率領土官墩阿打歪等社 勇平定大甲西社之役,皇帝准賜台中平原開發,興修水利,招佃拓墾,而形成當地的大墾首,墾號張振萬,年收租穀數萬石計。 二、為何叫「萬選居」?在「新唐書.張薦傳」中提到,張薦的祖父張族每次參加考試,文章皆名列前茅,當時有一位員外郎中,稱其文辭如青銅錢,萬選萬中,後人以「青錢萬選」來形容一個人文辭出眾。 3.建築介紹:位於豐原市翁社里豐年路149巷10弄16號,其建築三進四護龍,紅磚白石文化為其特徵。門埕上的大池塘已經不存在,門樓上的兩側對聯寫著「萬選青錢文傳海內 千秋金鑑名震朝中」,上有「萬選居」三字。 「詒穀堂」是第一進門廳,採凹形作法,五開間,內設有轎間以及迴廊、天井等。第二進正聽供奉著祖先,祠堂上懸掛著1875年(光緒元年)所刻的「曲江世德」古匾,曲江是廣東省的一個地名,也是唐玄宗時,張九齡的故鄉,世稱「曲江公」,意指張家先人之德。第三進則是張達京及子孫所住的地方。 磚砌囍字窗 柱珠 為防止木柱基座 潮濕腐爛,在底 部加石頭基礎, 並加以雕飾,稱 「柱珠」。 三、舊山線鐵道 1.緣起:1908年臺灣南北縱貫鐵路完工通車,中部路段有苗栗、三義、泰安、后里、豐原、潭子、臺中等站,一般稱「山線鐵路」。但由於苗栗到豐原間坡度過大,影響其運輸功能,故臺灣總督府於1919年(大正8年),開始興築由竹南站分歧,經通霄、臺中縣日南、大甲、清水、沙鹿、龍井、大肚等地的「海線鐵路」。 2.震災受創:1935年(昭和10年)中部發生「墩仔腳」大地震,造成山線鐵路鐵道歪曲、橋樑斷裂位移、隧道龜裂崩塌,車站傾斜之災情,經3年的修復,於1938年完工通車。 3.走入歷史 1998年9月24日,山線鐵路三義、勝興(山線鐵路最高點),經泰安至后里間,由於臺灣鐵路局興築新線取代,所以這段路線走入歷史,稱為「舊山線」。山線鐵路從三義出站後,以連續爬坡及半逕300公尺的彎道蜿蜒於山區中,進勝興站之前,有第一號隧道,勝興站南端則有第二號隧道,隨即通過魚藤坪斷橋。 魚藤坪橋於1935年大地震中嚴重毀損,之後於下游80公尺處,建新的魚藤坪橋,為臺灣鐵路的最高橋樑,之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