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上切牙龈下折断经正畸牵引后修复的疗效观察.docVIP

15例上切牙龈下折断经正畸牵引后修复的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例上切牙龈下折断经正畸牵引后修复的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5例上切牙龈下折断经正畸牵引后修复的疗效观察 李国兴 刘 建 蒋薇薇   泰州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口腔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上切牙外伤达龈下,保留牙根后修复前牙的方法。方法:15例(19颗)上切牙冠折达龈下患者,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然后行牙根牵引后再修复,并定期复查,观察效果,并随访1年。结果:治疗3个月后复查,牙松动度、位置固定、牙龈、牙周情况等优良。术后1年随访,各项观察指标与3个月时无明显改变。结论:外伤所致上切牙龈下根折经正畸牵引后再修复,能较好的恢复上切牙美观和功能。   关键词:上切牙冠折;牙折断;正畸牵引;修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前牙外伤(跌倒伤最多)冠折,根断面距龈缘约2~3mm内。需修复的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19颗牙齿。年龄15~27岁,平均年龄19.2岁。X线检查未发现牙槽骨骨折,牙根发育完全,无弯曲畸形、无松动,牙周膜清晰,根尖周组织健康,估计残余牙根经修复治疗后根冠比例最小为1.0,术后经过3月至1年随访。   1.2 方法   1.2.1 根管治疗 在局麻下摘除活动牙冠或碎片,拔除根髓,一次性根管治疗,并用牙周塞制剂塞治创面。   1.2.2 正畸牵引 完善的根管治疗,观察1~2周无症状后,按照根管预备原则,进行根管预备,通过X线片确定纤维桩的直径和深度,选择与最后完成根管预备钻头同一型号的石英纤维桩,粘固,完成树脂核制作,制作临时冠粘结托槽作牵引钩。在5--5间粘托槽,选择0.46mm3M圆丝弯制随行弓嵌入所有托槽并结扎固定,末端回弯,外伤牙两端前牙“8”字结扎,对外伤牙进行牙合方弹力牵引,使牵引力方向与牙根管长轴一致,施加力约0.30 N,每4周复查加力一次。使根折低点移动至龈缘上方l mm,一般需要3个月,固定保持1-2个月,以防止牙根回缩。   1.2.3 桩冠修复保持1-2个月后拆除固定矫治器及临时冠,制作冠修复体。   2 结果   牵引结束后,19颗牙均无明显松动,垂直移动距离3~4mm,平均3.6 mm,达到桩冠修复要求。2颗牙牙龈稍低于同名牙,由于患者美观要求不是太高,没有行牙龈切除术修整外形,其余牙牙龈与同名牙邻牙相协调。X线提示根尖周组织正常,未见明显根尖吸收。桩冠修复后19颗牙中17颗牙龈无红肿增生及松动,效果满意,2颗牙于修复后8个月和9个月再次外伤根折而拔除。   3 讨论   前牙位于口腔前区最突出部位,易受外伤而致折断,单纯冠折病例先行根管治疗再做桩冠修复已是常规治疗方法。 目前,残根保留的方法有龈切除术、冠延长术、正畸牵引治疗等[1]核桩冠设计中,修复体边缘应位于断面下方l~1.5 mm的正常牙体组织上,这样可在根面外形成一金属圈,箍在牙的外面,从而防止根管壁折裂,增加抗力。当冠根折断缘达牙槽嵴顶以下时,就要进行冠延长术,以达到核桩冠设计要求。前牙龈下冠根折进行冠延长术时,应考虑美观问题,使患牙牙龈与邻牙牙龈自然延续[2]。牙冠延长术中依据残根面与牙槽嵴顶的位置关系决定骨切除量,而去骨量不宜控制。正确保留牙根在临床上会有很大难度。因为断缘位于龈下会损伤到正常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附着,使龈袋加深甚至形成牙周炎,所以适应证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断缘在正常龈缘3 mm以内的残根,原则上要行冠延长术恢复正常的牙周组织生物学宽度,促进牙周组织健康[3]。本法通过临床检查:摄X线牙片,观察牙根情况,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正畸方法将残根进行合向伸长移动,至龈下断端根面超出龈缘1 mm,保持2个月左右,对患牙行桩核烤瓷冠修复。有文献报告到位后保持1-2月即可进行修复[4]。本文严格掌握实验证,仅限于断端根面位于龈缘下2~3mm内。本文2颗牙于修复后8个月和9个月再次外伤根折而拔除,与冠桩的长度无关。   在将残根牙合向牵引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牵引力的大小及支抗的稳定,遵循正畸持续微力的原则,一般为0.3--0.5N。傅明魁认为牵引力以轻为佳,最大不宜超过1.0N。我们矫正体会是牵引力约0.3N,矫正力过小,不足以克服牙周阻力.不能引起牙齿移动;矫正力太大,速度太快,不仅不能加速牙齿移动,反而会增加牙周组织的损伤,延缓牙齿移动[5]。为了防止牵引后的残根回缩,固定保持4-6周也是必须的。矫治力需用轻力、间断力,延长复诊时间,而不至于牙周损伤、牙松动,甚至牙丧失。残根牵引结束后也存在复发的问题,所以我们对19 颗牙正畸牵引使龈下断缘超出1.0mm,牵引时尽量考虑矫枉过正。   由于外伤造成的断端根面位于龈下2~3 mm的残根采用本法治疗使患牙得到保留,牙齿作伸长移动时牙周附着支持组织(牙龈粘膜、牙周韧带、牙槽嵴)随之向牙合方移动,利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