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药鉴定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关于《中药鉴定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杨红兵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摘要】从1977年至2003年,已有五版《中药鉴定学》教材面世。正待编著的下一版教材,应该在前五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 教材 建议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74-01
Suggestions about textbook compilation of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Yang Hongbing
(School of Pharmacy,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5,China)
【Abstract】From 1977 to 2003, five edition of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were published. The next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should b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in some way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textbook suggestion
1977年,由成都中医学院主编出版了首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中药鉴定学》,供中药学专业使用;以此为基础,于1980年、1986年、1996年、2003年分别出版了第二、三、四、五版《中药鉴定学》教材[1]。各版教材都比前一版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科研与生产的最新进展。目前,结合药典收载情况、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与教学实践来看,《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出版节奏、品种收录、内容取舍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正待编著的下一版教材,应该在前五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出版节奏
中药专业的诸多学科中,与中国药典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中药鉴定学。而药典自1985年以来,每五年更新颁布一次,以规范管理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中药鉴定学》教材是否也应该与药典同步,将修订出版的间隔年限定为五年,以便及时适应中药生产、流通、质量控制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品种收录
2.1 种类(类型)。
现行的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的种类(类型)包括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而历来《中药鉴定学》教材主要收载的就是药材以及少量的成方制剂,常常让人误以为《中药鉴定学》就是《中药材鉴定学》,结果导致学生对中药的内涵认识不足。可以将饮片、植物油脂、提取物和单味制剂作为相应药材的附药予以介绍。
2.2 数量。拿《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来说,其收载的药材和饮片有615种,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1098种。而历版教材收载中药的品种总数均未超过410种[1](其中还包含数十种混伪商品),远少于同期药典的品种数量。学生在学完了中药鉴定学以后却依然对很多常用中药闻所未闻。因此,亟待增加《中药鉴定学》教材收载的品种数量。如八角茴香,九里香,九香虫,刀豆,等等,均应予以收载。
3 内容与项目取舍
3.1 总论中,主要内容应为中药鉴定学的含义、任务和中药鉴定的依据、方法等,辅助内容为影响中药品种和质量的诸多因素、发展史等。其它如中药的品种考证与整理,中药资源的寻找、开发与利用,中药的采收加工等,随着学科不断细致分化,已成为本草学、中药资源学、中药材加工学的主要任务;而制定质量标准等所涉及的学科不仅有中药鉴定学,更多的则是中药商品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管理学等。
因此,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其任务主要就是鉴定中药的真伪和优劣;鉴定的依据包括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饮片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包括医院制剂标准)等;鉴定方法有四大经典鉴定法和其它鉴定方法(包括基因鉴定法、生物效应鉴定法等)。总论着重讨论的内容应为两个方面:中药鉴定的方法,影响中药品种和质量的因素。通过学习,学生对于中药品种和质量的概况,以及如何鉴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