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3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分析与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对3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分析与探讨
张福林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211700)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10-0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现在部分输血后肝炎的病例中。经用高度敏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均无甲型或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存在,其抗原性与甲型乙型肝炎病毒无交叉反应,当时经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称此病毒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和非乙型肝炎病毒(non-Anon-Bff hepatitis C Virus,HCV)此病毒1989年被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1991年此病毒被归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HCV不能被培养,而且在血液中含量少,故对丙型肝炎病毒的认识主要是根据黑猩猩的动物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所获得的结果。
1、HCV的生物学性状
HCV具有病毒包膜及刺突结构,病毒体呈球型,在肝细胞中直径为36~40nm,在血液中直径为36~62nm。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的RNA,各病毒株之间很少有变异,但不同地理区域分离株之间的基因结构有较大差异,根据各地分离的HCV病毒株,可将HCV分为20多个不同的基因型,Ⅰ-Ⅳ型常见。其中欧州各国流行株多为Ⅰ型,亚州地区以Ⅱ型为主,Ⅲ型为辅,我国以Ⅱ型为主。目前认为,Ⅱ型HCV复制产生的病毒量多,也最难治疗。确定HCV感染的临床检测主要有HCV抗体和HCV RNA,通过ELLSA和RIBA方法检测HCV抗体阳性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测HCV RNA水平,定为血清HCV RNA阳性的丙肝患者均需要抗病毒治疗[1]。HCV抵抗力较强,煮沸、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及有机溶剂处理均可将其灭活,其中对氯仿、福尔马林、beta;-丙酰内脂、Tween-80和紫外线敏感。
2、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HCV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引起输血性和散发性丙型肝炎。大多数丙型肝炎病人均不出现临床症状,输血后HCV的潜伏期一般为5~10周,症状较轻,偶有肝外病状,如暂时性粒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贪血,HCV发病时已呈慢性感染,后果比较严重,少数患者除发展为慢性肝炎外,还可引起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而致死亡。此外,HCV还可和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混合感染。
所致感染呈世界分布,全球至少有2亿感染者,但各地人群感染率差异明显,例如在英国仅为0.04%∽0.09%,而在开罗却高达26%。HCV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①血液传播,如注射毒品、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②性接触传播;③母婴传播;④家庭内接触传播,但约半数HCV感染者传播途径不明。
感染HCV后,机体可出现多种针对HCV不同基因片断表达蛋白的抗体,但均无中和作用。丙型肝炎患者恢复后,机体 仅有低度免疫力,再次遭遇HCV病毒攻击时,仍可致病。
3、HCV的实验室检查
3.1 检查HCV的RNA:HCV的血液中含量极少,需要用极敏感的方法,一般实验室采用RT-PCR,即从自血清或全血提取RNA,先经逆转录酶作用形成cDNA,再用两对引物进两次PCR,以求扩增出极微量的病毒RNA。本法操作较繁,且需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同时检验人员必须经过特殊培训后,方可开展,故本法仅限在特殊需要时进行。
3.2 检查抗体:以核心区表达的蛋白为抗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体,或快速诊断丙型肝炎[2]。抗-HCV阳性,表示已被HCV感染,不可献血,为确认,还可进一步以不同表达蛋白分别检测相应的抗体(重组免疫印迹法)。
4、讨论
4.1 随着人们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疾病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临床抗病毒药物研发也不断发展,同时快速发展的生物学及相关技术促进了对丙型肝炎病毒(HCV)临床检测技术的发展。HCV感染的报道并不少见,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感染。笔者发现,无症状人群中少部分人带有HCV,盱眙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门诊或部分入院病人630人的常规丙肝筛查中,发现30例抗-HCV阳性病人,占4.8%(30/630),经追踪调查发现,有4例为输血感染,(均为本院工作人员),占13.33%(4/30);1例为给病人剖复产时不小心划破手而感染,(本院妇产科医生),占3.3%(1/30)。其余25例感染途径不祥。年龄26-28岁3人,占10%(3/30);年龄32-36岁4人,占13.3%(4/30);年龄41-49岁10人占33.3%(10/30);年龄50-55岁5人占16.7%(5/30);年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