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刍议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刍议
――谈音、词、句、篇、典故中的汉英文化
摘 要:作者根据数年教学经验,将汉英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并结合汉英语言特点以及两种文化差异,主要从语音、语汇、句法、语域/篇以及汉英文化典故差异等方面出发,辅以相应的语言材料及相关理论依据,分析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文化因素;文化意识;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与学习
[中图分类号] I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4-0067-02
1. 引 言
文化是人们所思、所言、所为的总和,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而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语言作为符号系统,不仅是意义的代码,而且也是文化的代码。两者局部相互交叉、渗透,形成血肉相依的关系。就文化最宽泛的意义而言,语言是文化的工具,两者是一致的。
2.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的必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同时也是文化教育。但现实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言文化没有很好地融入课堂。为此,笔者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对汉语的浓厚兴趣,有效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及熟练使用汉语的能力,不仅要注意对具体语言现象与语言规则的分析,而且要注意介绍、传授相关的交际文化背景知识、交际规则,将文化贯穿整个课堂,以便学生在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发展一定的语言技能与言语能力时避免出现“交际或文化真空”,避免汉语交流时因文化取向差异而产生语用失误或失败,顺利实现英-汉中介语过渡。
2.1 语音层次上的文化差异
大多数人认为文化对语音现象的影响比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殊不知文化本身具有穿透性。文化虽然对语音的影响比较弱,但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并传承了特定的语音表达方式。文化对于语音的影响不仅不可以忽略,反而应引起重视,要注意区分汉语中独特的发音方式与变化,某些发音相近但不同的语音现象等,尤其要注意标准汉语中特有而英语中没有的语音现象。例如,“鱼”和“驴”中的声母“uuml;”是英语中没有的,很多汉语初学者经常把这个音误作英语中的/ju:/。再如,汉语语音系统中的尾音“儿”,对留学生来说也很难掌握。 可见,教学中需强调语音文化理念,培养学生语音文化意识,结合发音特点、舌位变化,训练标准发音,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词汇层次上的文化内涵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词语的发展与人们所处的社会、自然等因素决定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文化反映在语汇上最明显、集中,在此层次上文化差异现象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的方面最为广泛。
此外,汉语词汇对应的英语词汇所指示的意义,虽然基本概念相同,但文化内涵可能有区别,甚至所指示的意义可能会截然相反。
例如“猫头鹰”,本是益鸟,但鉴于自古以来的迷信传说,民间认识的局限,至今有人仍把它们看作是不吉利的化身。民间有“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把猫头鹰当作“不祥之鸟”、“逐魂鸟”。古书中还称之为“怪鸱、魑魂或流离”,视作厄运和死亡的象征。古人还用“鸱目虎吻”来形容凶暴之貌,称其为“恶声鸟”。《说苑?鸣枭东徙》中就载有“枭与鸠遇,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英语中对等的“owl”也有不吉利的意义,给人联想到凶兆与死亡。不过,“owl”并非全是恶的化身。据说古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Athene的爱鸟就是猫头鹰,认为它是智慧的象征,如“as wise as an owl”。
此外,英语中也有汉语借来词,如“Fengshui(风水)”。有一些汉语借来词还更多发展了英语文化特点。如:
He was shanghaied.违反了他的意愿。
“shanghai(vi.)”与Shanghai(上海市)不尽相同,前者来自早期美国西部淘金时代,一些收藏家要到中国,却招募不到自愿出洋的搬运工,于是想出一个办法:他们在酒馆门口等候,遇到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就请到酒馆让他们免费饮酒,直到大醉。当酒醒时,他们已置身于开往上海的货船上了,无可奈何,只好就范。于是“He was shanghaied.”表示“违反一个人的意愿”,或“差遣人意”。1915年前,这种非自主劳务现象一直广泛存在于美国的船上,19世纪50年代,“shanghai”与“crimping、sailor thieves”等一同被收入词典。
可见,汉语学习与交流时,不但要把握字面意思,而且要吃透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
2.3 句法层次上的文化差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