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42用磁控管测量电子荷质比-物理试验.DOC

试验42用磁控管测量电子荷质比-物理试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42用磁控管测量电子荷质比-物理试验

用磁控管测量电子荷质比 电子的电量与质量的比值叫电子荷质比。它是电子的基本参量之一。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测量的方法,但已有一些方法可测得电子的电荷e ,如密立根油滴实验,加上修正后,可得到很精确的 e 值。所以只要能测得电子的荷质比e/m 值,即可利用e 的值计算出电子的质量m,我们常用的电子质量Me =(9.16953±0.00005)×10-31 Kg 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电子荷质比的测定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早在1897年J.J. 汤姆逊在对“阴极射线”粒子荷质比进行测定中,首先发现了电子。汤姆逊是用磁偏转法来测量电子荷质比的。 本实验较好地体现了真空二极管在磁控管方面的实际应用。 实验目的 了解电子在真空二极管内径向电场和轴向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掌握利用磁控条件测量电子荷质比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仪器 逸出功测量仪、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螺线管(磁控管线圈)、微安表、毫安表、安培表、伏特表等。 实验原理 磁控管的工作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 d为磁控管既“理想”真空二极管,磁控管置于同轴长螺线管L 内。当磁控管加上灯丝电压Uf 时,阴极(即灯丝)被加热,其表面就会发射电子。当阴极和阳极之间加上电压 Ua 时,在阴极和阳极间形成径向电场,电子在径向电场作用下,从阴极向阳极作加速运动而到达阳极,再从阳极经外电路回到阴极。当螺线管L以直流电流IS 时,管内将产生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B 。此时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从阴极向阳极作加速运动的同时,还要受到洛伦兹力 式中v为电子的运动速度。如果忽略电子的初动能,则电子的运动速度为 式中为阳极的电压。电子在径向电场和轴向磁场的作用下,运动轨迹的形状如图2所示。其中(a)表示B=0时,电子沿半径方向作直线运动;(b)表示当B为某定值B<Bc(Bc为临界磁感应强度)时,电子运动轨迹呈弯曲状态;(c)表示B=Bc的临界情况,这时电子运动轨迹刚好与圆筒面的阳极相切,电子返回阴极而不能到达阳极,这时阳极电流会急剧下降。阳极电流刚好截止时满足的条件称为磁控条件;(d)表示B>Bc的情况。 图1 电路原理(旧版P340图6-2) 图2 电子在径向电场和轴向磁场中的运动(旧版P340图6-3) 严格地说电子运动的轨迹不是一段圆弧或整圆,因为电子沿径向运动的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尽管磁场B是均匀的,洛伦兹力(v×B)则是变化的。所以电子在二极管中的运动轨迹的曲线形状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因为在接近阴极附近很小的范围内电场强度很大,实际上电子的大部分动能是在这部分区域内得到的,在以后较大范围内速度的变化相对讲比较小。如果忽略空间电荷的影响,当电子从阴极出发,到达阴极与阳极之间距离的1/4处时,就已达到它们最终速度的80%。所以我们可以近似地把电子运动轨迹当作圆弧或圆周来考虑,这样就使得问题大大简化。可以用经典力学的方法来证明临界磁感应强度Bc与Ua的关系为 式中b为二极管圆筒形阳极的半径。由上式可知,只要测量出临界磁感应强度Bc,就可以计算出电子的荷质比 临界磁感应强度Bc为 式中μ0为真空磁导率,μ0=4π×107亨利/米。L为螺线管长度(米)。D为螺线管线圈平均直径(米)。N为螺线管线圈总匝数。Ic为当磁感应强度处于临界值Bc时的螺线管励磁电流(安培)。 图3 阳极电流Ia与励磁电流Is的关系(旧版P341图6-4) 2.磁控条件的确定 磁控管阳极电流Ia随励磁电流Is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由于二极管在制造上有一定的公差,使灯丝不能准确地处在圆柱体的轴线上;灯丝加热后各部分受热要膨胀变形;空间电荷的存在和电子从阴极表面逸出时,存在不同的初速度(特别是B>Bc时初速度所起的作用是很显著的)等。使励磁电流等于临界电流Ic时,阳极电流Ia不会骤然减小到零,即Ia的截止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渐变化的过程。 临界电流Ic可用外推法来确定。如图3所示,在Is较小时,Ia的变化缓慢,随着Is的增大,Ia急剧下降。分别作出这两部分曲线的切线,延长交于Q点,再通过Q点作Is的垂直线交Is轴于Ic。作出不同阳极电压Ua下的Ia~Is曲线,求出相应的Ic值,由式(4)得 式中 将式(5)代入式(3)得 根据式(6)作出直线,通过作图处理确定比值e/m。 四、实验内容及数据处理 1.分别将安培表、微安表、电压表接到钨灯逸出功仪器的相应端上;将螺线管套在真空二极管外(注意同轴问题),并将稳压电源接到螺线管上,以提供励磁电流。 2. 打开逸出功仪器测定仪及直流稳压源的电源,预热3分钟。在灯丝电压保持一定的情况下,至少测出5组不同阳极Ua时的励磁电流IS与阳极电流I a的变化关系曲线。Ua从2伏开始,每隔0.5伏测一组。IS从0.02A开始,每隔0.02A测一次,测到Ia值低于5μA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