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评价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评价
胡健
虎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黑龙江 虎林 158400
【摘要】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以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利巴伟林、黄芪等治疗;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1,6-二磷酸果糖,病毒性心肌炎,疗效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常见的心脏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常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休息、抗病毒、改善心肌营养、免疫疗法及对症处理等,其中以1,6-二磷酸果糖(FDP)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已时有报道。本文报道35例VMC患者采用FDP治疗,对其治疗结果加以总结分析,旨在评价FDP治疗VMC的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3月至2006年8月临床住院病例65例,临床诊断符合1999年9月昆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8月~13岁,平均年龄18.12plusmn;1.01岁,其中合并上呼吸道感染20例,支气管肺炎7例,急性胃肠炎5例,流行性腮腺炎3例;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7月~14岁,平均年龄17.91plusmn;0.71岁,其中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7例,支气管肺炎6例,急性胃肠炎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均有胸闷、气短、心跳增快、胸部不适等临床症状。血液检查: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增高58例,乳酸脱氢酶(LDH)增高61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27例;胸片检查:心影呈轻度至重度扩大17例,胸腔少量积液12例;心电图( ECG) 检查:窦性心动过速或窦性心律不齐61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ST-T改变35例,频发性室性早搏5例,房性早搏13例,单源性室性早搏34例并二联律7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扩大6例,心包积液1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治疗期间均卧床休息,治疗组每日静脉使用FDP(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250mg/(kg?d)静滴,1次/d,并加用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利巴伟林、黄芪等药物静脉滴注。对照组除每日不用FDP外,治疗均相同。所有病例均无使用强心药和专门抗心律失常药。用药3W观察结果、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断: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液检查(心肌酶谱、cTnI)、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均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控制或好转,血液检查、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改善但未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均数以xplusmn;s表示,采用Chi;2检验,以Plt;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1)与治疗组比较,Chi;2=5.16, Plt;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VMC是心肌因感染各种嗜心肌病毒后引起的心脏炎症性疾病,其中以感染柯萨奇B病毒最常见。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病毒及其毒素直接侵犯心肌及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最终的共同结果是心肌细胞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产生大量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加,使基膜通透性增强,钙离子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变性、水肿及坏死,心肌组织中的酶从细胞中渗出或逸出,血清酶活性增高,其中以CK-MB、cTnI等增高较具特征性。同时病变也可累及心脏的起博与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有效治疗,急性期可危及生命,慢性期可因心脏逐步纤维化导致扩张性心肌病,预后不良。传统上临床常用ATP、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VMC, 但此类药物难以进入细胞内, 故疗效相对较差。有报道认为 FDP具有调节葡萄糖代谢中若干酶活性和显著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视为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2]。在糖代谢过程中FDP可刺激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 使细胞内ATP、磷酸肌酸的浓度升高,有利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功能恢复;FDP还可稳定细胞膜, 防止K+外流, 增加细胞膜内K+浓度、降低心肌兴奋性, 消除异位起搏点, 改善心肌传导, 促进心肌细胞恢复[3]。于宪一[4]总结认为FDP有利于降低红细胞膜脆性, 增加其韧性, 从而增加红细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