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08年高考各地历史卷2008山东文综试题历史部分解析卷.doc

2008年高考各地历史卷2008山东文综试题历史部分解析卷.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高考各地历史卷2008山东文综试题历史部分解析卷

2008年高考各地历史卷2008山东文综试题历史部分解析卷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卷(文综)  一、选择题:   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寻找历史政治制度的可借鉴之处。赋予历史以现实意义。   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徽商最早出现于明中期以后,故选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以及手工业发展情况。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同时注意中外对比,找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11.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图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根据图片明确党的政策是针对封建势力和反动势力、反动武装等,拥护工人利益,武装工农群众,由播撒革命火种可知是长征,故选土地革命时期。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   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本题考查面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   1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   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解析:绘制地图即德国人眼中的世界,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C。此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根据所给信息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即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本题的立意是全球史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说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