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护粤语
保护粤语
7月初,广州市政协向广州电视台提交建议,要求大幅提高普语在广州电视台的播出比例,降低粤语播音比重,引发了民间社会的巨大凡响。这触发了近年来一直盘踞在广州人对本土文化消失的深厚焦虑。六、七月的广州,从大众媒体到网络世界,“保育粤语”的声浪,如七月骄阳,持续高涨。
在多元共存的诉求下,为保育古老、长期独立发展的粤语,捍卫粤语连接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年轻的广州人投入了理性、持续的热情,并得到了来自以香港为首的海外粤语地区的广泛支持,乃至触发了其他城市对本地文化与方言处境的话题。
与广州年轻一代蓬勃的捍卫粤语行动不同,早在2005年,上海就发出“保护上海话”的浪潮。但同样是方言,在不同城市价值观以及讨论空间之下,却有各自的故事。
粤语保育中的土著先锋
在这场关于粤语存亡大争论中,年轻的广州土著们开始走上台面,身体力行地支撑起粤语保护的热度,新一代广州公民正在成长。
南都周刊记者_许十文 实习生_吕睿 石萌萌 李先煜 广州报道 摄影_孙炯
邓小莹生于1986年,是一个典型的广州女生:小个子,热衷寻乐,喜欢在桌面游戏吧消闲。不过,跟一般的——或者说过去的大多数广州女孩——不同的是,她的网络相册没有堆砌美食和嘟嘴的照片,而是列满了不计其数的关于广州的图片。其中,她最喜欢的一组,是在陈廉伯公馆(广州一幢老建筑)里拍的夕照。
陈廉伯公馆位于广州老城荔湾区龙津西路,一条传统巷道的尽头,公馆里装饰着流线型、造工考究的大理石旋梯,但已灰败破旧。“我好中意映夕阳。点解?靓咯,金光弥漫。(我很喜欢照夕阳。为什么?漂亮啊,金光弥漫。)”邓对《南都周刊》记者说。
生活在广东的人,大多喜欢用“靓”和“点解”来表达美好和疑问。从2008年开始,年轻的广州人一轮一轮地在将拆或已拆的旧城区街道中游走,用镜头或录音笔,漫画、短片和音乐去发掘本土广州的“靓”,同时在网络上发出“点解”的集体感叹。
最新一次“点解”的热门话题,集中到了“靓”字所属的方言本身。从6月至今,粤语何去何从成为了广州最热门的话题,邓小莹和另外数十个年轻人,在广州市中心公开唱了三首粤语歌,迅速成为了省港澳媒体的报道对象。在网络世界,更多年轻人用漫画、视频、音乐和评论去诉说粤语的“靓”,但是,多年来一直未得到解答的“点解”,却未必全部得到答案。
关注旧城的80后
邓小莹和几个伙伴组合了一个叫做“广州旧城关注组”的小团队。他们大多在1985年前后出生,有各自的网络名号,除了两年来一直坚持节假日到广州旧城区记录、拍照的“萤火虫”邓小莹,还有“一世”、“上山爱”、“熊猫”……对于互相认识的原因,他们对记者开玩笑地说,“我们沿着广州地铁相遇”。
“我八岁的时候搬离了老城区的家。地铁拆迁,中山四路的骑楼和茶楼全部没了。”邓小莹现在住在广州北部的一个现代楼盘,但到现在,她还在怀念童年的广州。“以前每天都会去喝早茶。现在没有去了。为什么?我们过去会为欣赏一个茶杯去茶楼,会为了听一首(粤)曲去茶楼,会为了吃某款点心去茶楼。但现在那些(新建的)茶楼?得个‘靓’字。”
在广州粤语的语境里,“得个‘靓’字”意味着“除了(外表)漂亮什么(内涵)都没有”,而天河等新建的玻璃幕墙城区被一些老广州认为不是正宗的广州味,也有这方面的原因。邓小莹们害怕失去的,还有各种带有微妙文化含义的词汇,譬如“湿滞”:既是广东人养生中医的术语,又可以指“麻烦”——湿身的尴尬,迟滞的顺利,都是典型的麻烦事。
“广州旧城关注组”的组成,是在今年3月。在此前一个月,广州宣布将用1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广州的旧城改造,划出了横跨三大老区的改造区域。这个消息迅速在广州人当中传开,而邓小莹发现心中的至爱,广州南华西地区的老房子也在改造范围之中。“我经常到那边的老房子拍照,里面的漂亮真的很难对你解释清楚,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拆了呢?”
像邓小莹,像“广州旧城关注组”这样的团体,在今年上半年的广州市越来越活跃。2月以来,谢文君、“声·鸣”行动小组、“恩宁路-民间关注小组”等纷纷在广州旧城区举行记录或纪念活动,而正在学校读书的肖朗,还曾试图为恩宁路的改造提供一份来自民间的独立规划。他们,都是80后。
邓小莹们担心,广州传统文化,包括中西合璧的岭南骑楼和粤语,还未被理解、传承就会消失。“甚至那些90后的广州小孩也不懂得这些(老广州文化)。他们会出来满腔热血地说支持粤语,但讲到具体粤语的历史,或者一些词汇、歇后语的意思,他们就得去Google了。”“熊猫”忧心忡忡地说。
年轻人们还记得,旧城改造规划的发布是在春节前,各界有15天征求意见的时间。“广州旧城关注组”的几个年轻人赶紧给规划组写信,陈述理由,希望有关部门能接受他们的咨询。在旧城改造开始以后,邓小莹过去的习惯变成了公共号召,至今在小组的豆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研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Fun with numbers》全单元教学课件(三起).pptx
- 经典儿童绘本蚯蚓的日记已整理可直接小册子打印推荐读物儿童文学.pdf
- 新经典日语 第3册 第2課 日本人の配慮.pptx
- 业务连续性保障实施方案.docx VIP
- 基于solidworks鼓式制动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
-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4年春季修订).pdf
- 西南18J412 阳台 外廊 楼梯栏杆.pdf
-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国标版).docx
- 石化项目工程监理规划(范本)(最新整理).doc VIP
- 基于plc的奶牛智能饲喂系统.docx
文档评论(0)